城市筑梦
铁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织就“美丽成都”蓝图
“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深情描绘的美丽中国,激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同心合力。实际上,近年来,成都一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刻践行着对“绿色”和“生态”的理解。成都的“绿举措”带来的绿色福利也惠及了更多像郭福兴这样的普通市民。
创造更多“窗含西岭千秋雪”
每到雨后晴初或天气不错的早上,田相和总会拿起相机,去到视野开阔的高处,守望远处雪山。7月28日,他在朋友圈写道:“第一次拍到这种山脉清晰细节的照片,远处大雪塘、四姑娘山、华西雨屏山,中间盘龙山、赵公山,近处青城山依次排开!”……
对于如何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看到更多蓝天白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如何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成都有目标,更有细致的“作战路线图”。
“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市采取系列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初,市政府印发实施了《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7年度重点任务》,提出了“六大行动”“50条措施”,今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铁腕治霾,为进一步加大雾霾治理力度,市委、市政府又出台《实施“成都治霾十条”推进铁腕治霾工作方案》。在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和“治霾十条”的“高压”防治下,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成绩。
秋冬季脚步临近,面临可能发生的雾霾污染,下一步,我市将开展包括大气污染防反弹行动、秋季秸秆禁烧行动、“散乱污”整治行动、重污染天气应对行动、燃煤锅炉“清零”行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行动、移动源污染整治行动、水泥企业和砖瓦窑行业整治行动、工地扬尘整治行动、秋冬季专项督查行动在内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力争打赢蓝天保卫战。
让碧水清流常伴身边
一条5米宽的清澈河渠从金牛区迎宾大道一号居民小区前缓缓流过,仿佛一根泛着柔和光泽的碧绿绸带。市民郭广兴与妻子梁沁携手沿着金牛区四斗渠迎宾大道段,开始了一天中最惬意的散步时光,“黑臭水沟成为‘历史’,现在我们与碧水清流做邻居,生活变得清爽不少。”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系统的命脉,也是一座城市繁荣发展的保障。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体系当中,“水生态”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保障。为此,今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成都治水十条”。
作为成都现行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成都治水十条” 结合河长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年推进方案,就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关键治理领域,提出了针对性强、治理力度大、实效性高的十条治水举措,充分体现了成都构筑水生态文明、保障水生态安全的坚定决心。
根据成都出台的“重量级”治水新政,成都将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那么,成都将如何具体发力?接下来,将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专项治理,逐步推进规模畜禽养殖产业有序转移和规范养殖零排放;大力整治洗车场、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散乱污”、“农家乐”等违法排污行为;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实施饮水安全保护工程,推进李家岩“第二水源”建设,规划建设“第三水源”;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加强毗河、西江河等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许百姓更多绿色福利
为了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绿色福利,一场全域增绿行动正在成都展开。根据《2017年中心城区园林绿化秋季增量提质行动方案》,我市将在秋季栽植3万株以上行道树,完成道路绿化提升130条以上,新增地栽花面积26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立体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宜绿立交桥桥墩桥柱完成桥体绿化全覆盖),新建小游园、微绿地62个。
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已累计完成行道树秋季栽植31803株,累计提升道路绿化37条,完成立体绿化56009平方米,新增地栽花17.6万平方米,完成小游园、微绿地建设35个。
此次增绿行动只是提升城市绿化品质的一个缩影。按照“成都增绿十条”要构建五级城市绿化体系的目标,我市将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合理”的原则,加快改造、完善、提升中心城区骨干通道、滨水绿道、重要节点、重要广场等园林绿化景观。
在这场“全域增绿”的行动中,每一位市民、每一家单位都自觉成为绿色的守护者。市民不仅可以积极参与自愿植树,还可以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满足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愿望。前不久,我市启动了秋季造林绿化及义务植树活动,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3个认建认养点位,市民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认建认养树木。
成都信念
将绿色进行到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家乐老板郭福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在成都的每一位市民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份普惠的“绿色福利”。郭福兴说,现在自己的家乡又在进一步申报国家级特色小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的家乡会越来越美,生态越来越好。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亿万人民注入强劲的信心,也给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的成都增添了更为充足的动力。
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蓝图已经绘就,“战役”已经打响。成都将以铁的手段、一以贯之的恒心坚决抓好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碧水蓝天、森林环绕、绿树成荫,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真正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本报记者 王琳黎 缪梦羽 胡清
原标题:市民生态梦 在青山绿水间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