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问
城市群
“东进”就是走出成都平原
成都商报:成都一直是全国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城市。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与重庆共建世界级城市群。成都应该如何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功能空间重构,强化区域协同,疏解非核心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成都与周边互动发展,实现城市群的崛起?
匡晓明:成都首位度高的问题,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成都的发展优于周边二三级城市的发展,产生的磁铁效应集聚了大量的城市资源,使周边城市出现“灯下黑”现象。另一方面,首位度高正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机遇。全球中心城市的发展几乎都经历了“先集聚再辐射”的过程,没有高度的集聚,就没有强劲的辐射。成都的首位度高意味着集聚过程完成得比较好,为未来的辐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市集聚的核心是资本和人口的积聚,人口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资本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手。成都要利用好首位度高的优势,辐射、带动周边二三级城市的发展,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群。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提出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未来成渝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但不会一蹴而就,总体上也将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初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目前刚刚完成初期发展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强调的是中心城市的集聚,产生辐射能量。现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则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建立城市分工体系,以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为发动机,为区域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科创的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中心城市要主动地疏解一部分功能,而选择那些在分工体系当中具有发动机作用的功能。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主动调节尤为重要,主动地放弃一些由中心磁力所吸引的普通产业,并将这些一般性产业分解到周边的中小城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具有引领作用的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区域协调机制。
成都“东进”就是走出成都平原,实现成渝一体化的战略举措。成都的跨越式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的城市,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也是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
4问
交通
“快”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特点
成都商报:成都应该如何充分把握面向全球开放的区位和通道优势,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提升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地位,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实现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战略支撑?同时,为充分发挥不同层级轨道优势,成都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轨道交通系统,融入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匡晓明:个人认为,天府机场的建设,不仅完成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打造,更是一次产业提升的战略性机遇。空港规划需要采用先进的理念,改变以往“航空新城”“临空产业园”是以客流为主的一般概念。我相信正如水港能够带来城市发展一样,空港也能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关键是要从航空经济研究的角度入手,打破机场的围墙,全面围绕“快”字展开产业集聚,实现空港、货运、产业、通关的真正一体化。互联网时代,“快”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特点。快交通、快经济、快运输、快时尚都要依托城市快速的交通体系。飞机是一种辐射国际、辐射全国的快运交通工具。高科技原件、健康产品、快时尚产品越来越依赖空运,而且越是高科技产品越是需要空运。过去依托水港建立起了港后产业发展区,现在我们要依托空港建立空港经济发展区,集聚航空产业。城市未来的交通发展导向不仅要求“快”,还要强调多式联运。单独发展高铁并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往往出现在城市拥堵一个小时,登上高铁只乘30分钟。未来的城市距离,强调的是时间,而非距离。发展多式联运应该以高接高、以快接快,高速连高铁,高铁连空港,空港连地铁,实现垂直零距离换乘,为企业、个人提供方便的捷运系统。
5问
城市规划
千年大计 最重要的还是城市格局
成都商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借鉴北京总规经验,在规划编制上,成都总规结合自身特征,应该如何落实中央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在对成都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思考和顶层设计上,应该做出哪些有益的实践探索?
匡晓明:我认真细致地研究了成都总规,总体上认为成都总规的编制是比较成功的。如你所言,习总书记对城市规划的重视是空前的。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明确了城市规划的许多基本纲领。我曾参加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规划,深刻感受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千年城市的重要性,在此谈三点体会。一是千年城市。城市规划要具有长远眼光,既要有千年的思维,也要与国家整体战略保持一致,成都总规的重要时间节点应该在2035年。对于千年大计的理解,我想最重要的还是城市格局,解决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强调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走摊大饼的老路,建设组团式的城市。二是创新发展。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产业的创新,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汇聚创新要素,其核心是创新人才。成都要打造成为创新人才向往的极富吸引力的魅力城市,首先要打造创新人才需要的宜居、宜创的环境,既有人文又很时尚,既有绿色又很低碳,既舒适又快捷,使创新人群能够实现自我。三是人民城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规划永恒的主题。城市规划必须关注民生、关注空间的公平与正义,注重教育、医疗、体育、休闲和社区服务等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市民真正安居乐业。
我认为成都未来的发展,将主要落实在三个“力”上,即魅力、动力和活力。
首先是魅力,即突显天府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物质方面要更多地打造像武侯祠、宽窄巷、太古里、大慈寺等这样的魅力空间,尤其是要复兴成都二水绕城、三城相重的特色城市空间肌理,这才是有别于上海、北京及重庆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方面要展现天府文化的人文内涵,包括开放、包容的特色,以吸引全球青年才俊。
其次是动力。成都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集聚人才,集聚创新资本,不断产生新的创新动力,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二是交通引导,突出高而快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再就是活力。成都的活力要体现在文、商、旅的结合,发挥历史文化和经商环境优势,发挥四川广阔的旅游资源优势,使本土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打造一个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文化与创意高度融合的后现代城市,一个时空拼贴、高效复合、紧凑集约的城市。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原标题:规划专家匡晓明接受成都商报专访:未来发展主要落实三个“力”:魅力、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