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建设难度创纪录 精度控制以毫米计
“城市音乐厅建设工期特别紧,同类型剧院建设周期一般约36个月,而音乐厅总工期只有17个月。”彭伟说。
因为该项目地处市中心核心区域,周边都是商场和居民小区,施工环境特别复杂。同样复杂的还有建筑结构。项目设计图纸超过10000张,结构复杂的单层楼面标高多达50个,大量大跨度异形结构,其中单根巨梁跨度就达41米重120吨,单根巨柱重量超过200吨,如此难度在剧院类项目都属少见。而异性的建筑外观也让施工单位“吃够了苦头”。“正正方方的形状是最好施工的;但城市音乐厅的外立面有很多切割面,有点像钻石的感觉,这就给施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要有哪一条边的精度控制得不好,就会影响周边几条边,太考手艺了。而工程中由于声学要求极高,因此精度要求最严苛的地方达到了以毫米计。”他表示。
就在上个月,该项目完成了歌剧厅及音乐厅之间巨型箱梁的搭设,而这是西部首个实施重型网架整体提升的工程。该箱梁旨在保证成都城市音乐厅共享大厅大空间通透性,减少视线阻碍,确保结构安全。该箱型巨梁总长41.8米、总重量达120吨,大跨、超重箱型巨梁施工难度大,一次性成功率低。
经过精细统筹,最终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施工技术”,采用行程及位移传感监测和计算机控制,通过数据反馈和控制指令传递,可全自动实现同步动作、负载均衡、姿态矫正、应力控制、操作闭锁、过程显示和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进而保证了整个提升过程安全顺利进行。最终,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代表着巨梁两端定位精度的数据最终都同步显示为零,整根箱型巨梁实现零误差一次性整体提升就位。
而该工程的难度还远不止这些——记者从中建三局成都城市音乐厅项目部了解到,该项目地下室深26米,深度超过7层楼高度;整个深基坑使用了334根支护桩,开挖了30口降水井,使用锚杆近6000根,长度超8万米,相当于3个成都二环路;混凝土用量超11万方,相当于同时注满90个标准游泳池,钢筋用量近2万吨,钢结构用量超过6000吨;项目地下水异常丰富,每小时基坑侧壁涌水量达200方,目前累计排水总量约1/5个兴隆湖蓄水量(1000万方)……项目高峰期工人达2000余人,平均每天1000余人。
该项目是西部首个绿色剧院类公共建筑,并将创绿色三星建筑;也是川内首个地下室装配式结构工程,是首个剧院类工程采用装配式结构工程。
由于该工程施工标准特别高,施工单位中建三局将会申报我国建设领域的“奥斯卡”——国家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