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代表委员话绿色发展:把河道水体亮出来 把岸边绿化连起来

2018-02-28 07:31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让城市更加宜居

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让城市更加宜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绿色发展成为成都这座城市发展的最优解。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好写照。罗强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大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王宽:

完善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 多角度宣传建筑产业现代化优势

随着人们对环保、节能的关注,催生了对于“绿色建筑”的巨大需求。尤其是以“装配式”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工业化,被视为绿色建筑的最佳实现手段。这也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四川—宇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宽的关注。“推动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国家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文件,为我市建筑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王宽表示。

关于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在去年我市《成都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结合我市情况,发展和推广装配式建筑任重道远。”在王宽看来,目前,我市发展绿色装配式建筑,还有一些短板。一方面,缺乏标准化设计,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认知不够,开发企业多不愿采用;另外,缺乏针对产业化发展详细、系统的政策制度及强制性要求,实施方案的研究与制定仍然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填补,一些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有效落实。

针对目前成都绿色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王宽建议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和具体实施细节,保证出台的政策有效落地,让装配式建筑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政府应加大对采用绿色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商的支持力度,如税费、配套费等优惠。并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消费给予财政节能奖励和绿色信贷支持。同时,对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强制性采用钢结构。

“同时,加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多角度宣传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优势,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认同度。建立职业技术培训长效机制,不断输送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产业工人。”王宽称,还可以支持在农村中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议对自愿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民居、民宅、景观等,可由政府财政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奖励,并出台相应实施细则。

在建筑节能降耗方面,王宽建议以提高我市建筑能耗、水耗等标准,作为竣工验收的必要内容,在土地拍卖环节和规划设计评审中,明确要求提高钢结构、预制装配率和精装房装修率,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商业项目中的推广和运用。

市人大代表方方:

加大对生活污水治理和管理 把河道水体亮出来 把岸边绿化连起来

“近年来,成都城区水体质量得到巨大改善。”谈及绿色发展,让市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方感受最深的是成都越来越优质的水环境。在他看来,水体质量的改善离不开成都重拳治水的强力推进。

“去年成都出台了‘治水十条’,对于构筑水生态文明,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方方看来,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重点在于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成都“治水十条”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以重拳治水为着力点,提出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的目标和实施路径。同时,“成都治水十条”是成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利于从制度上更有效地应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

方方直言,随着成都“治水十条”的深入实施,基本消除了城区内多条黑臭水体长期困扰市民的问题。特别在十陵河理工大学段,多年污浊异味的臭水沟变得比较干净,周围居民非常高兴。

如何让成都的水环境越来越好,方方也带来了自己的建议。“成都城区河道沟渠丰富,且多有雨水管网接入。主要的污染来源是生活污染,当住宅小区污水管网堵塞、住宅楼宇餐饮铺面的残汁渗入雨水管道后,就会污染地面水域河沟。”在方方看来,这就要加大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和管理,防止污水渗入地下和地表沟渠,是保持城区水体质量持续良好的基础。为此他建议,希望进一步优化河道沟渠两岸的生态环境,尽量拆除可能产生污水的建筑物。把水体亮出来,岸边绿化连起来,两岸道路通起来。同时,进一步修建和疏通地下污水管网,定期检测污水管网的运行功能,及时修复污水管网的病害。对地表水体和沟渠,每年要清理淤泥,定期对水体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发现污染,及时查找源头,对污染源进行处理。特别应加强对餐饮铺面的污水处理和流向的监督管理,杜绝污水渗入地下和雨水管网。此外,提供电话和网上举报通道,鼓励市民参与水质环境监督。加大对制造污染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的力度。

市人大代表骆红:

加快推进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对现有水系和渠系进行提升

如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当下,成都提出实施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是民生急需之举,对传承李冰父子治水精神,挖掘川西农耕文化,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市人大代表、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常委、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工会主席骆红说。

据了解,精华灌区修复工程范围涵盖都江堰市、温江区、郫都区、崇州市、彭州市部分区域。都江堰市作为精华灌区的核心区,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涉及都江堰市胥家镇、天马镇、聚源镇、崇义镇4个乡镇、54个社区、577个村(居)民小组、17.41万人、160平方公里。

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将通过三期分期建设。一期规划于今年3月底前,完成胥家镇“天府原乡”、聚源镇“灌区映像”2个项目。其中,“天府原乡”项目突出“展示中心+林盘+产业”的功能定位,构建高端粮菜产业生态圈,打造粮菜产业示范区;“灌区映像”项目突出“展示中心+林盘+田园”的功能定位,以“文创+旅游”为产业发展方向,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田园城镇典范区。二期规划将精华灌区四镇剩余部分打造成为集国家水稻湿地公园、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独具特色的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示范区。三期规划将成功经验系统引导、拓展延伸至整个都江堰精华灌区,形成世界领先的天府水生态文明典范区。

该工程建成后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据介绍,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将通过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用地综合整理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加强生态环境提升、配套设施完善和特色风貌塑造,加大建设管控力度等措施,传承川西农耕文明历史文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骆红建议,由成都市相关部门加快制定精华灌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体系;明确把都江堰市确定为精华灌区示范区来打造,出台相关加快推进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以确保有效推进;加快推进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对现有水系和渠系进行恢复提升,对水岸两侧的川西林盘和粮菜种植等进行景观化、景区化打造,积极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原标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