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家 /点 /评
为居民提供交往载体
形成了良性社会互动
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钱宁:郫筒街道书院社区因为融入了一些外地搬迁过来的居民,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因为地域问题、身份问题及社会阶层问题造成隔阂。书院社区通过对“可食地景”的打造,开放社会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交往的载体,形成了良性社会互动。有群众参与才能进行社会治理,书院社区通过搭建平台,让居民更有序地参与基层社会事务,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单靠这个载体还不足以解决社会事务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居民、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基层社会事务权利,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去解决社区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成都商报记者 龚靖杰
○有组织:成立了书院社区农耕委员会,这是由懂种地懂管理的年轻人、社区两委干部、社工团队、社会组织、社区党员组成的一支20多人的团队。
○有规定:规定了不能种植产生农作物垃圾的作物,不能使用污染土地的农药等。
镜头
郫都区书院社区:荒地上种生态蔬菜
把孙子送到学校后,王明华来到了书院社区后花园给自己家的菜园除草、浇水,这一片是郫都区郫筒街道书院社区打造的28亩可食地景。
她在自家的15平米“QQ农场”上种满了四季豆、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豇豆等10多种蔬菜,她指着最边上的一种蔬菜告诉记者,这是她专门从河南老家带过来的种子。“这菜在四川没有,我专门带过来的,凉拌起来很好吃,有家乡的味道。”
她告诉记者,4年前,她搬来郫筒街道书院社区,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堆满了各种建筑垃圾的荒地。去年4月,书院社区对这里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郫都区第一块“可食地景”,420户像她一样的居民获得了土地,并将其进行开垦种植。如今,以前城市中难看又难管的“疤痕”,已然成为书院社区一张靓丽名片。
同时,依托这个项目,社区还孵化了3个社会组织,连同以往的10个社会组织,如今这里共有13个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和娱乐、公益活动。“自己家门前种生态蔬菜,这里也寄托了我的乡愁,这种生活很幸福。”
原标题:分享菜 传递爱 昔日荒地改菜地 社区变成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