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商在俄罗斯MOSSHOES鞋展上的展台。
夏纯彬的企业生产的鞋子大部分销往了俄罗斯。
遭遇多年不遇的暖冬,3月初的莫斯科,比着往年温暖了许多。只是行走在街头,偶遇多变的天气,冷不丁一阵冰雹,让人还是忍不住裹紧了外套,加紧了步伐。在距离市中心20公里的俄罗斯MOSSHOES国际鞋展上,成都双流人汪学刚早已忙得恨不得手脚并用。作为俄罗斯及东欧地区最著名的专业鞋展之一,MOSSHOES也是东欧地区规模最大的鞋类博览会。每年该鞋展都会吸引上百余家企业前来参展。汪学刚则是这个占地28000平方米的鞋展上,为数不多的华人面孔。作为成都艾民儿鞋业俄罗斯分公司的负责人,展位前硕大的中俄对照标识,还有来自成都的春季新款女鞋,无不显示着,这是一个注入了强大成都基因的俄罗斯企业。而门口,络绎不绝前来垂询的俄罗斯销售商,则告诉着我们,这双成都女鞋在俄罗斯人气真的很高。资料显示,作为全国知名的女鞋之都,成都制造的女鞋,每10双中就有5双卖到了俄罗斯。如何用一双女鞋撬开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大门?成都女鞋一路跌跌撞撞进入俄罗斯,走过了一番什么样的曲折道路?华西都市报记者深入MOSSHOES鞋展,莫斯科流布里诺大市场,探寻成都女鞋在俄罗斯的掘金密码,破解一双女鞋背后的财富机遇和经商故事。
故事一
成都商人陈其龙
厨子跨界逆袭
变身俄罗斯“跷脚”鞋老板
下午1点,流布里诺大市场。
正是一天中上货出货的高峰期。手推货车来回穿梭。这是个包容的市场,在里边做生意的,有越南人、有泰国人、有俄罗斯人、有土耳其人,而东方面孔尤其多。
H-90,这便是成都人陈其龙的店面了。“你们找得也太精准了吧。整个大市场四川人可能也就我。”对于我们的突然造访,陈其龙显然很吃惊。
1997年在餐馆当厨师的时候,陈其龙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多年以后自己会成为鞋商。这天,一个朋友找到他:“俄罗斯一个餐饮公司要厨师,你去不?”
出国赚美元,谁不愿意?陈其龙随后辞了工,坐火车赶到满洲里,办了个旅游签证,就坐上火车,一路哐当哐当前往莫斯科。饭店是中国人开的,在一个被叫做ACT的大市场附近,都说着中国话,倒也不算太陌生。
餐馆每月工资800美元,还有奖金。日子过得小富即安。不过,在餐馆里接触人多了,尤其是结识了很多四川人之后,陈其龙发现了鞋子里的商机。
1998年底,他开始辞职做起了“串串”。所谓“串串”就是,通过电话联系温州方面,看哪里需要什么货物,就要点来发给哪里。货物有专业的物流公司发过来,他也不必提前垫付钱,等货物发给卖家收到钱后,自己再付钱给温州的厂家。这样的串串生意,其实收入也不赖,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一千美元,不好的时候,一天也能赚一两百美元。
就这样,陈其龙在ACT做了三年。三年里,他摸清了大市场里的行道,他发现,这样做“串串”生意,看起来赚得还不错,但实际上,在整个利润链条里,自己的利润所占比例很少,如果自己做货源,会赚得更多。
积累了一些成本后,他决定抛开上家,自己做品牌。2001年,从商场买了一些鞋,同时收集了很多客户的需求,征集了很多人的意见,市场缺货,而很多鞋子时尚元素也不强。在莫斯科大市场附近,有一些做设计、做报表的中国人,他找到对方,要求做一个品牌。很快,对方给他的品牌设计出logo,将鞋取名为Crony,意思是好朋友。拿到这些信息和设计,他回到了国内,去了一趟温州,找到一家鞋厂,要鞋厂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一批鞋子。
鞋子做出来后,一个月时间,他就收到订货5万多双。“40多元人民币一双的鞋子,加上2美金的运费,卖出去十二三美元一双。”陈其龙说,3年后,他又去了广州、成都等地方,找鞋厂代为加工鞋子。那个时候,大市场做鞋类贸易的很多,但很少商家有自己的品牌,他创立了Crony这个品牌后,将鞋批发出去,发往一些商店、连锁店,一时间,他的鞋卖遍了莫斯科。2003年,他的鞋子供不应求,往往是货还没有到莫斯科,下家就把鞋订完了,而且担心拿不到货,先把钱付了。货一到,陈其龙就把钱打给厂家,中间自己都不用垫付成本。到2008年以前,最多的时候,他一年要卖出30万双鞋。
成都人汪学刚开始为俄罗斯客户“定制”皮鞋。
成都人陈其龙从一名厨师成功转型为鞋老板。
故事二
四川皮革协会鞋业分会秘书长 夏纯彬
瞅准边贸商机 知识分子“下海”赚卢布
在流布里诺大市场碰见夏纯彬时,属于另一个偶然。
夏纯彬的母亲是四川乐至人,妻子也是四川人。自小生在新疆的他,又把企业开在了四川。对外,他喜欢自称川商。
作为成都德资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夏纯彬的企业每年生产的30万双鞋子,其中20万双的市场在莫斯科。还有10万双销往中亚。这里,是他生意的另一个主战场。
时间倒退到20年前,彼时,33岁的夏纯彬还在新疆某大型国企上班,每个月拿着3000元的工资,让身边的老同学们无不羡慕。
“可是我不甘心啊。”夏纯彬说,尤其是看到身边的亲戚,一个个都做生意发了财。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年人,也动了心思,决定赌一把——辞职下海。
30多岁抛弃一切去下海,当年的同窗都说他疯了。“疯就疯了吧。”此时的他,早已孤注一掷。
当时,俄罗斯轻工产品短缺。很多俄罗斯商人会到中俄边贸口岸进货。“我当时就觉得鞋子卖到俄罗斯,肯定有市场。”事实上,从最初的那个决定一开始到现在,几十年来,夏纯彬就再也没有跟鞋子分开过。
中俄两国边境贸易开放的口岸不多。其中新疆属于一个。最初,和俄罗斯人做生意,属于比较初级的大市场贸易。后来,随着两国边贸往来频繁,很多有钱的俄罗斯的客商会下榻大一些比较高档的酒店。
夏纯彬瞅准这个时机,跟酒店商量之后,将自己产品的样品放到了酒店。这样一来可以给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二来方便客户看货。
客户看准产品后,下订单,夏纯彬就从内地拿货,转手再卖给俄罗斯人。
这个一举两得的策略很成功。曾经一天他从内地定了6000件旅游鞋,一件有30双。18万双鞋在当天现货就被买走了一半。
随着鞋业生意越做越大,长期在四川拿货的夏纯彬,又决定向鞋子制造业进军。2006年,他在成都开了第一家制鞋厂。从鞋子的前期设计打版,到后期的生产销售,将整个鞋子的全产业链都承包了。“我还开了另外一家企业,主打高端鞋业品牌,一直在等待机遇,向更顶尖的品牌女鞋冲击。”夏纯彬说。
故事三
俄语翻译 汪学刚
从翻译到鞋匠 缔造成都女鞋在俄第一品牌
刚刚过去的春节,成都双流人汪学刚过得一点都不轻松。
大年初八,他便孤身一人飞到了莫斯科。作为成都艾民儿鞋业俄罗斯分公司的负责人,汪学刚每年要参加六场大型展会。3月初,俄罗斯最大的MOSSHOES鞋展就开始了。他要提前回来,准备展会的样品,以及展厅布置等事宜。
“一上午,很多人过来咨询鞋子的事情,忙得分身乏术。”11日下午3点过,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展厅见到他时,汪学刚在忙着为客户介绍来自成都的最新春季新款女鞋。一旁,三位俄罗斯本地聘请的女设计师也在忙碌着跟客户沟通设计细节。
在没有正式进入鞋子行业之前,汪学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做着和鞋完全没有任何关联的行当。2004年,从川师俄语系毕业后,他一个人跑到千里之外的边疆,在一家电器公司当起了翻译。后来自己自立门户,卖些电器之类的小商品为生。
生意并不景气,2008年,汪学刚选择回到家乡,加盟成都艾民儿鞋业。最初,他的工作是给俄罗斯客户当翻译。“公司的俄罗斯客户多,我就负责跟他们沟通一些细节和讲解相关事宜。”工作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为此,学语言出身的他,还专门跑到工厂,学习制鞋工艺。
那个时候,每个月休息一天,从零开始,开料、打版、排楦,跟着专业做鞋的师傅一点一点学习。如今成功出师,汪学刚说,自己已经从当初的完全外行,变得可以独立制作一双鞋子。
2007年,为了进一步巩固俄罗斯市场,艾民儿在莫斯科注册成立了一个新公司。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同时又精通制鞋工艺的汪学刚变成了公司负责人的不二人选。如今,公司成立已有近8年,并且自创了一个名为Ailisa的鞋业品牌。
每年在类似MOSSHOES这种大型展会上,都会出现汪学刚以及Ailisa的身影。
“公司有9个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汪学刚说,除了行政、销售部门外,我们还专门设立了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为品牌客户量身定制。从板式、材料到样鞋都要跟客户沟通,最快两个星期就能将客户的想法变成样鞋。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俄罗斯客户的心理、风格,俄罗斯分公司聘请的三名女设计师全是当地人。“必须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提供最便利的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如今Ailisa品牌每年的销售额约200万,成为成都女鞋在俄罗斯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利润的30%都会用来投入到研发当中。
“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算大。但至少我们有了自己的品牌。”汪学刚说,而事实上,公司正在酝酿在俄罗斯开设专卖店,远隔万里来莫斯科逛街的你,未来可能在某个转角,与来自成都的女鞋品牌Ailisa专卖店相遇。
知道一下
MOSSHOES鞋展
东欧地区规模最大的鞋类博览会
俄罗斯莫斯科国际鞋业展览会(简称MOSSHOES),是俄罗斯及东欧地区最著名的专业鞋展之一,是东欧地区规模最大的鞋类博览会。展会由俄罗斯莫斯科鞋业协会及其皮革协会主办,展会效果取得了展商的一致好评。该展会每届仅展出面积就达到24000多平方米,总面积为28000平方米,有来自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700余家参展商参展,其中包括俄罗斯、中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波兰、英国等国家。“MOSSHOES”在东欧鞋业界起着引领市场时尚,代表潮流趋势的作用,为中国对俄贸易的鞋类商人提供了不少最新的款式信息。作为俄罗斯国家鞋业协会副主席,谢尔盖·布雷德科夫同时也是俄罗斯MOSSHOES国际鞋展公司四大董事之一。
原标题:“成都造”女鞋 一半卖到了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