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作为生产队长,毛万军曾硬着头皮来找别的队,为村民“借”粮度日。如今,毛万军站在自家153平米的新房前,仍旧为这光景的变化不断感叹,“谁能想到,我们也能住进新房,过年也能杀4头猪。”
去年底,石棉安顺彝族乡新场村的居民们纷纷搬进了新居,灾后重建让这个昔日的“穷山头”,变身红军路上新村寨、安宁湖畔幸福家。
口述>>>
余成华 石棉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居民
30年搬3次家 从竹篱笆到现代新居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我从部队复员回乡,同父母分家,只有一口锅,其他什么都没有。父母另外找了邻里乡亲,20多人忙活一天,用竹片扎起一个篱笆,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家。1996年,第一次搬了家,住的是石头和泥筑的房子,一家7口人,挤在60平米的小房子里。如今我和老伴住在80平米的新居,很满足,特别是跟以前对比,很幸福了。
我的经历,只是新场村居民们的缩影。这个位于红军长征路上的汉、彝、藏族混居村,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一直是远近闻名的“穷山头”。4.20芦山强烈地震造成全村287户房屋受损,其中85户房屋受损严重,需要重建。两年来,一座座川西民居及传统彝寨风格的新居耸立起来。去年12月前,这些重建户已全部迁入新居。
毛万军 石棉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居民
在村里,我的屋子是最大的,这个占地150平米的新房。新房内,现代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厨房单独成间,就连牲畜也有了自己的单间——在居民的居住区域之外,有一排长长的牲畜饲养场,每户人家有20平米的牲畜间——这与从前人畜混居的状态大不相同。
这个150平米的大房子只花了我8万元,修建13万,装修3万,就补贴和低息贷款就有一半。修好房子,自己时常想起为乡亲借粮的往事,光有房子还不能挣钱。
还是玉米+土豆的种植,不能彻底改变当地的面貌,我们都在想办法。现在,我已经种下500多株李子,1000多株核桃,等结果就能赚钱了。我更希望,有一个专业的合作社,能够帮助自己把这些即将上市的果实换成钞票。
阿塔 石棉安顺彝族乡新场村居民
我家住在新场村的另一个新村聚居点,位于环境优美的安宁湖畔,深藏大山之中。在海拔更高、坡度更陡的此处,要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更加困难,靠什么致富、如何致富,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我的藏族名字叫做阿塔,如今,这个名字已经传遍石棉县,许多人都晓得这个农家乐,却不晓得我本人。不过他们都说这里的师傅手艺好,做的菜好吃就真的有人专门跑来吃,其实我都是自学的。
原来这里路不通,还是我的父亲带着我,还有乡亲一起,一点一点地开出一条路,直达山下。4.20地震之后,这条路由政府组织修建,重新硬化了路面,从前步行3个小时的下山路,如今只要半个小时车程。
环境优美,这是我们这里最大的特色,做的菜不说特别好吃,至少都是我自己种的,很健康。今村里许多人都想找我学手艺,他们都想办,但是都怕菜做得不好吃,我说只要愿意学,我就教,大家一起把这里办得红红火火的,生意才更好。
原标题:重建芦山之口述实录|石棉: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 安宁湖畔有幸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