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以后,我市确定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构建“一网三圈四区六廊”的水网总体架构,通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我市建成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市民提供充分的欣赏水、亲近水的社会福利。
水资源管理设“三条红线”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将重点推进以“六湖八湿地”为主体的环城生态区建设,同时新建双流县白河湿地群、青白江区凤凰湖湿地、新津县白鹤滩湿地、崇州市羊马河湿地和桤木河湿地5处湿地。
我市将通过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水务管理水平。据市水务局局长阳昌寿介绍,我市水资源管理有“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用水总量控制是实现城市适水发展的先决条件。”阳昌寿说,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就是要求城市发展进程中必须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基本要素加以考量。“用水效率控制是城市用水水平的基本标杆。”用水效率控制是与具体用水行为关系最紧密、效果最直接的管理手段,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主要途径,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就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用水水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是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直观反映。”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包括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方面。“这些工作成果会直观地反映到城市人居的改善以及居民饮水安全的保障上,能够被市民直接感受到。”阳昌寿说。
构建“一网三圈四区六廊”
成都将构建“一网三圈四区六廊”的水网总体架构,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
一网
以岷江、沱江水系为主要载体,构建互连互通、丰枯互补、管理高效的生态型活水网。
三圈
指布局有序、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三层护水圈,促使全市水系更加完善,水景更加优美,水韵更加悠长。
●一圈层着力梯度蓄水、增加水面,打造亲、滨水空间
●二圈层着力生态修复、河湖连通,筑牢城市防洪屏障
●三圈层着力蓄水屯水、水源保护,提供充沛优质水量
四区
●两山水源生态屏障区:龙门山区、龙泉山区生态屏障带
●城市生态景观功能区:主要指中心城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现代农业生态水网区:包括都江堰灌区及玉溪河精华灌区和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涉及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区(市)县的平原及丘陵地区,主要以农业水网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构建高产高效的粮经产业带
●协调发展生态提升区:主要建设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区(市)县的平原、台地及丘陵区,重点推进产业升级,保护生态本底,提升生态质量
●金马河生态防洪廊道:充分发挥金马河综合效益,将金马河打造成市域中部集防洪、生态保护、城市景观功能于一体的骨干廊道
●锦江生态宜居廊道:建立高品质滨水地带,延续区域“文脉、水脉、绿脉”,改善锦江水质,提高防洪能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邛崃南河生态休闲廊道(邛崃南丝路水上走廊):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其生态休闲功能
●湔江生态涵养廊道:发挥湔江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功能
●西河生态保育廊道:形成西河独特的生态保育廊道
●沱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廊道:打造沱江水生环境保护廊道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原标题:成都将在区(市)县新建5个湿地 双流1个、青白江1个、新津1个、崇州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