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小古镇大世界 多元文化共存

2015-06-12 15:2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许雯   责任编辑: 马兰

古镇好像一只火锅,南来北往的人带来自己的爱好,在这里找一个院子,安家驻扎下来,与客家人、客家原有的生活一起沸腾得鲜香四溢,让人欲罢不能。是生意,也是爱好,是生活,也是风景。

我在洛带古镇——一个距离成都18公里的古镇,工作过两年。

洛带古镇,据说建于三国,扶不起的阿斗曾经在这里落玉带于井中,所以赐名“落带”,然后湖广填四川,外地人带着他们的语言与风俗,带着对家乡的记忆,修建了青石板路的街巷和华美的会馆。他们是客家人,说着出于同源、语音大相径庭的语言。

然后成都人来了,周末固定到洛带以及洛带这样的古镇,忍受堵车,然后消费新鲜的空气、天鹅蛋、伤心凉粉和冰粉。桃花节、水龙节、端午节、元宵节,古镇的火龙与烟花,比春熙路喧嚣百倍。

然后外国人来了,拿着相机到处找鬓边攥花的蓝布衫客家阿婆按快门,嘴里叨叨:“Hakka,Hakka(客家)”,顽固地在客家剧团的前排占位置,听咿咿呀呀的戏剧。

然后,更多有意思的人来到这里:有北京的非遗专家王海霞“布络”“雅集”两家小店,一边给游客讲“香云纱”与“草木染”,一边絮叨:“LV的刺绣都发到中国来找代工厂,中国的刺绣世家,许多不肯再做刺绣了。” 平金的香云纱在她指尖流过,眼中有惋惜。守店的女孩子是新西兰海归,自己在后院支一个小炉子,试着用草木染料染些小坠子。有学设计的法归黄湉,搜罗黄杨木雕的老艺人,然后为他们搜集学徒,用法国设计做紫檀、黄杨木的明清家具,“雅生活空间”开张两年,就拿了国家级的金奖。有德国人来到这里作报告,到德国的非遗大会上去宣讲——传统中国文化如何在古镇得到保护与发扬。有齐盛在这里开画廊、客栈,有小剧场,北京、上海的实验话剧在周末上映,行为艺术家们在创意市集上露脸,与客家人的川剧团只有一条街的距离。德克士与客家阿婆的“一根面”挨着门,“川北凉粉”开在高大上“品格客栈”的对面。有艺术家在这里开一个陶吧,自己做罐子瓶子,同时教游客做。孩子想买个陶笙,音乐学院的老师耐心地教他吹入门的曲子,几乎忘记了自己是生意人。

我曾经访问一位总是在洛带逗留到签证满期才到香港转一圈又回来的法国葡萄酒商,洛带究竟什么吸引他。回答总是“Multiculturalisme(多元的文化共存)。”

游记总爱说“原汁原味的古镇”,其实,古镇好像一只火锅,南来北往的人带来自己的爱好,在这里找一个院子,安家驻扎下来,与客家人、客家原有的生活一起沸腾得鲜香四溢,让人欲罢不能。是生意,也是爱好,是生活,也是风景。古镇又像一个舞台,平台上中外杂糅,文化碰撞,却以古老街巷与院子作为背景。

那些我们去过还想再去的古镇,丽江已经不仅仅是丽江人的丽江。街子也不仅仅是街子人的街子。在我们成都周围的古镇,平落、西来、新场、五凤溪……都正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原住民出租自己的院子,艺术家、外地人带着自己的想法来了,把他们的收藏、爱好和热情变成一家家店铺。古镇/乡村有了城市所欠缺的,于是城市才要向它们涌来。

传统,于是吸引有意思的人前来,为它们添加更有意思的元素。

多元,然后吸引更多人前来消费多元。

越小镇,越世界。

原标题:小古镇大世界 多元文化共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