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为纽带,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的区位优势,互联互通的交通条件,主导产业中西部领先的规模优势,打造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之地,建成具有全球比较优势、深度参与并融入国际分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我市制造业国际化水平。采访中,专家、企业负责人等表示,成都制造,要坚持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走“面向全球、高端嵌入、开放合作”的循环发展之路。
点位
引进来
德州仪器入驻成都
去年11月,德州仪器(TI)的第七个封装、测试厂在成都高新综保区内正式投产,同期,德州仪器对外宣告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以扩展公司的制造能力。“成都是TI全球布局的核心支点,TI成都制造基地已成为TI全球唯一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世界级制造基地。”TI高级副总裁、全球技术与制造部总经理凯文·里奇用一句话,阐述了成都之于TI的重量。
随着此次投产的封装、测试厂产能释放,未来,每年从成都工厂封测完成的TI产品,将以“亿”计算。“这些经过精密建设的厂房,采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建设技术。”昨日,在封装、测试厂现场,成都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将引入全球最先进的封测技术,“你现在所看到的空置厂房,很快就会被精密仪器布满。”
对于全球第七个封装、测试厂,德州仪器从建设之初,就给它赋予了不同寻常的使命,“在成都的封装测试工厂,它的产能完全实现以后,将成为TI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两个封装厂之一。”凯文·里奇透露,就目前成都工厂所使用的技术,是当下全球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我们在成都的封装厂,它封装后的框架尺寸规格是目前最先进的,同时采用先进的方形扁平无引脚(QFN)封装技术。”
对于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的构想,凯文·里奇透露,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预计将于今年开始建设,年底设备进场,预计在2016年,将形成产能规模。整个12英寸晶圆凸点加工厂采用分期建设模式,一期投产之后,日均能加工12英寸晶圆1000片。
走出去
科伦药业
在哈萨克斯坦建厂
在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西北方,一座占地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制药厂在雪山的映衬下毅然矗立着,这家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生产大容量注射剂为主的企业,就是科伦KAZ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它是中亚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制药厂,是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化进程所迈出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成都实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
科伦KAZ药业于2012年开始建设,并在去年7月1日正式投产。科伦KAZ一期计划生产能力是每年2000万瓶水针,输液产品6000万瓶。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科伦KAZ将进一步提升年产量。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味着新的商机,也意味着中哈两国合作的无限可能,而这正是科伦KAZ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支撑。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科伦药业的目标是将科伦药业哈萨克斯坦工厂建设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产品最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医药企业。
2010年1月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关税同盟成立。这意味着俄罗斯以及未来有可能加入关税同盟的东欧地区国家都将是科伦KAZ的市场,辐射人群可达2亿左右。据科伦集团负责人介绍,在建厂前科伦的输液产品已经在中亚市场畅销了10余年,科伦已经是哈萨克斯坦当地最大的输液产品供应商。科伦药业评估这一地区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以哈萨克斯坦为基点,进行先进输液制备技术的转移和投资,在满足哈国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撬动和辐射拥有2亿多人口的独联体市场,这只是科伦药业西征路上的第一步。
现状
奋力推动成都制造的国际合作
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把发展国际经贸关系作为工作重点,奋力推进成都制造的国际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
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与在蓉的12家(总)领事馆及新加坡企发局、香港贸发局等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瑞典、澳大利亚、法国、土耳其、荷兰等国驻华或商务机构共同举办企业对接会,为我市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搭建平台,建立起了完善与相关国际机构的联系沟通机制。同时,加强与国际重点城市(地区)的合作,推进国别产业园区建设,以中法成都生态园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别产业园区建设,深化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
随着“走出去”发展战略在我市深入实施,我市对外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走出去”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2014年,我市新核准(备案)境外投资项目107个,项目数同比增长154.8%。特别是2014年10月境外投资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以来,两个月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5个,相当于2013年全年新增项目数的83%;同时,“走出去”覆盖产业门类由少及多,我市企业“走出去”涉及产业门类正从以单一产业为主向多产业齐头并进转变,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土木工程等众多行业领域都有成都企业活跃在世界各地,改变了以往以能源资源类为主的局面。
今年1—4月,成都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36个,总投资1449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有265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成都——来自市投促委的数据,则彰显出成都这座城市对全球的吸引力:2014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3414.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16亿美元,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含增资)452个,总投资2913.31亿元人民币。
针对“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制定“立足沿海、深化港台、突出欧美、提升东南亚、巩固日韩、开拓南亚西亚”的国际招商战略——市投促委表示,力争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投资促进战略,积极引进外资,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蓉投资规模,优化全市外资来源地结构;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来蓉投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能级,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优势产业世界级基地。
问计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志鹏
坚持双赢原则是国际合作的基本前提
尊重对方的文化……在合资企业中,鼓励中方员工学习对方语言,鼓励对方员工学习汉语。
成立于1996年,经过19年的发展,科伦集团目前已经成为拥有省内外87家子(分)公司的现代化药业集团,其业务包括医药制造业(科伦药业)和医药商业(科伦医贸)两大板块。2014年科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实现利税26亿元(其中利润16亿元)。
据程志鹏介绍,在发展国内企业的同时,科伦药业加强了国际合作和国际化的步伐,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在出口贸易方面,科伦从本世纪初开始做出口贸易,到2014年,海外销售区域已达到2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包括中间体、制剂、医疗器械等100余个品规,出口额约1500万美元。
而开展国际合作和境外投资也在全面推进。科伦于2011年在哈萨克斯坦成立了科伦KAZ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新建的药厂已于去年投产。科伦药业在哈萨克斯坦的项目是第一个国际投资项目。国家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科伦的哈萨克斯坦项目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并和哈萨克斯坦新经济政策“光明大道”形成了最富想象力的“巧合”。该项目填补了哈萨克斯坦医药生产领域的空白。
为了获得医药行业顶级的创新人才,2014年年底,公司在美国新泽西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旨在吸纳国际优秀研发人才,引进全球顶尖的创新成果,深度拓展海外市场。科伦药业在美国的项目是其第二个国际投资项目。
同时,科伦药业与韩国斗山集团在成都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生产注射级卵磷脂,2011年开始建厂,2012年建成,2013年开始生产,到今年底双方可收回全部投资。2014年,双方开始讨论第二期投资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开工建设。
对于开展国际合作,程志鹏说他有两点感悟:1、坚持双赢原则;2、尊重对方的文化。其中一个具体做法:在合资企业中,鼓励中方员工学习对方语言,鼓励对方员工学习汉语。
“梦想帮”创始人黄裕心
开放创新的成都吸引了众多人才
一以贯之的城市创新创业基因让这座城市具备了极强的产业、科技竞争力……在成都,“梦想帮”完成了创业“大跳级”。
我们的团队17个成员中有14个是90后,他们之中,有从美国回蓉入队的金融学海归,有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有从央企辞职入伙的80后高管。因发现许多学生缺乏创业资源,于是想到通过众筹方式解决这一痛点,帮助青年创业者们圆梦。
在成都,“梦想帮”完成了创业“大跳级”,不仅获得众多风投机构青睐,同时,也考虑建立线下孵化苗圃,将线上孵化与线下孵化结合,将“互动+众筹”模式中的“互动”做得更加扎实。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多有技术、有经验的“海归”来蓉发展,一以贯之的城市创新创业基因让这座城市具备了极强的产业、科技竞争力,成都开放、创新的环境,吸引了很多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回国来蓉。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霞
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
成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定位。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要“大包大揽”,而是要聚集有着先进技术、先进生产模式和先进产品的制造业。
“成都的制造业要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以更高的姿态参与国际化产业分工,构筑全球经济发展的成都环节,首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现今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霞认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制造业也将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时,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也是一大趋势。而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发展还必须适应城市环境要求,所以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中必须体现绿色环保。
当前,成都发展站在了“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全新起点,作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李霞看来,成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定位。“不是所有的制造业成都都要‘大包大揽’,而是要聚集有着先进技术、先进生产模式和先进产品的制造业。”李霞说道,有了明确的发展定位,才能作出选择,侧重发展一些成都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市场前景广阔的制造行业。李霞认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产业等都应该是成都未来制造业应该重点打造的产业。“这些产业都具有一些特质,包括在成都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科技含量高,契合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等。”李霞说道,这些重点发展产业的突破和提升也最能够代表成都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扮演好制造业“智囊”的角色。
同时,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际、国内产业循环体系。“要重点发展这些先进制造业,必须要以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开拓省外以及国际市场。”李霞说道,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产业分工及要素在全球流动,成都制造领域的重点企业应该把视野放诸全球,积极发挥创新创造能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在高质量“走出去”的同时,还必须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在李霞看来,成都目前的国际化合作水平较高,引入了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其中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超过260家。“在此基础上,成都可以在未来积极引进一些国际知名研发机构,不仅让这些具有国际水准、代表产业高端的知名企业的重大项目落地成都,还要吸引他们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李霞说道,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成都的整个投资环境、市场前景为人看好,还需要强化人才支撑和城市宜居环境的打造。
本报记者 钟文 缪琴 徐璨 摄影 马丁 张全能
原标题:走出去 引进来 构筑全球经济发展的成都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