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 多元传播
彭树杰
全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由过去单一的文字报道发展为文字、图片、电视等立体式报道,演变为包含各种媒介形态的融合报道;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平面和广电媒体演变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媒体传播;受众习惯由在办公室、家庭等固定地点接收信息演变为可移动地随时随地浏览信息;从业人员由单一分工向全媒体记者转变。
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包括报道理念、组织架构、生产流程、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当前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一体化发展需求和条块化分割现状之间的矛盾,包括架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分割。
传统媒体如何推进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创新组织模式,以项目制方式整合人力资源。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分割的组织架构,而融合发展客观上对打破部门分割、整合报道资源提出新的要求。我认为可以通过项目制方式,跨部门、跨地区、跨媒体整合人力资源。
二、转变生产方式,着力推进“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主流媒体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采集网络,我们要依托现有布局和采集优势,在深耕细作上下功夫,既编发好通稿,也加工符合各种终端和不同地区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利用新媒体互联互通的特点实现多次传播。
三、加强议题设置,既发布信息,也传播观点。全媒体时代,受众面临信息过剩、权威观点不足的问题,在海量信息面前往往不知道该听谁的、该信谁的,尤其是国际传播领域。这种情况下,议题设置和观点传播就特别重要。
四、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优势,实现此长彼长、共生共荣。有人认为,新兴媒体发展必然会削弱传统媒体,甚至有可能导致传统媒体的消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能实现此长彼长、共同发展。
(作者为新华社副总编辑)
共建机制 互学互鉴
王庚年
过去10年间中俄两国相继举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年”等主题年活动。国际台在主题年框架下,不断加大与俄罗斯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媒体活动,积极服务中俄关系大局,通过一系列平台合作扩大了影响,并成功建立了媒体交流合作机制。
基于中俄媒体合作交流的经验和基础,在2016—2017年中俄“媒体交流年”期间,国际台将继续发挥主动性,持续形成中俄媒体交流高潮。
目前,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理事会架构已组建完成,这是通过民间渠道对中俄两国外交的积极配合和有益补充。双方商定,首次圆桌会议将于2015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期间在中国举行。
从2016年起,每年在两国各举办一次圆桌会议,举办时间依据双边关系中的重大事件设置。
国际台计划于2016—2017年,联合“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和电视台,策划和实施“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活动。中俄双方将组织两国主流媒体,走访中国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省市区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布点城市,通过全媒体报道,解读中俄两国进行国家战略对接的重要性,突出各项目间的互补性,突出合作促发展的主题,展现双边和多边合作的互利共赢特点。
(作者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战略对接 全力推动
丁 士
中俄“一带一盟”的宏大“对接”,给两国以及相关国家带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
“一带一盟”对接是经济合作,也是跨地区、跨文化的史诗性的多领域合作,会涉及各行各业,媒体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沟通的桥梁,将发挥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独特作用。
面对“对接合作”宏伟大业,媒体无疑将充当记录者、见证者和传播者乃至推动者的多重角色,这是中俄两国及丝路沿线国家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发展与合作的难得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恰逢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传播能力将为合作添上腾飞的翅膀。中国的媒体正在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用好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增强传播能力和效果。
当然,相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俄经贸合作的大业,媒体合作还仅仅是个开始,今后该做和可做的还有很多。为此我建议,借这次中俄媒体论坛东风,在“一带一盟”合作中,进一步加强媒体合作,在媒体合作中突出经济信息传播的合作,特别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各种新媒体的交融互动,全方位、全天候地提供信息交流,共同为亚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世界经济格局的完善献策献力。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扩大与俄罗斯媒体的合作,在合办新媒体信息产品、合办报纸专刊专版、合办论坛研讨活动及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
(作者为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网媒合作 适应潮流
史安斌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网络媒体和网络传播扮演着不可替代、不容忽略的角色。美国科幻作家吉布森在上世纪60年代设想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现实。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在如何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提升国家软实力上都取得了一些经验,合作和交流的前景广阔,为深化两国公共外交尤其是青年一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中俄加强在这个领域的合作,无论对提升两国的文化软实力,还是对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闻与信息传播新秩序,都有着重大意义。
建议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强化中俄在构建国际互联网新秩序中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丝路沿线国家的互联网合作机制;以中俄为首,加强丝路沿线国家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方面的合作,并带动地区内其他国家,实现“赛博空间”的互利共赢局面。共同开发以“丝路”为主题的数字新闻产品、联合打造网络购物平台等。
加强新闻学院和新闻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联手进行丝路沿线国家新闻和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培训,让众多后发国家迎头赶上互联网大潮。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原标题:共创中俄媒体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