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 乐享经验
谢尔盖·米哈伊洛夫
塔斯社在亚太地区合作最多的是中国。上世纪30年代,塔斯社在中国成立了第一个代表处,如今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都有记者站。
塔斯社记者多年来积极关注中国发展,对中国两会等重要事件,两国元首互访,两国在能源、边贸、银行等领域的合作都进行了充分报道,也获得了中国人民的信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令人振奋,中国的倡议与俄罗斯的远东发展计划不谋而合。下一步,塔斯社准备加大对双边投资的关注,在俄罗斯生活的中国人和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人的故事也会引起受众的兴趣。
塔斯社与中国主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的合作都富有成效。我们联合成立了金砖新闻网和上海合作组织媒体俱乐部,这些机构对促进亚太地区媒体伙伴间的多方和双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塔斯社的外文局打算与中方合作出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画册,已签署了协议。我们在网络领域与中方的合作,在我们的国际合作中也最有成果。中国在融合新老媒体方面发展很快,我们对中国经验感兴趣,也乐意与中国分享经验。
媒体合作能够促进国家合作,双方一起下功夫,就可以达到举办“媒体合作年”的主要目的——传递可靠信息。
(作者为塔斯社社长)
敞开大门 欢迎合作
安东·兹拉多波尔斯基
我们关注中国电视的发展,也跟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过合作。现在我们和中方合资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来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部纪录片计划今年8月在中国播放。
我们公司在报道大型国际活动方面有很多经验,中国合作伙伴可能对此感兴趣。今年卫国战争胜利日,我们全程直播了俄罗斯海军阅兵式。我们在每个港口、每艘军舰、每艘快艇上,都安装了高品质摄像头,用卫星传送信号,同时在社交网站上与观众互动。我们感谢中国合作伙伴帮助我们更换设备。
我们永远对中国伙伴敞开大门,欢迎任何合作!
(作者为全俄广播电视公司第一副总裁)
纪念二战 共推佳作
德米特里·基谢廖夫
“今日俄罗斯”在巴黎、伦敦等城市开设了广播电台,提供的信息很受欢迎,在印度、伊拉克、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部分城市也设立了电台。我们希望与中国合作。我们保证传送真实、积极的信息,希望中国同行信任我们,与我们共享资源。在双方对等互利的基础上搞播送,对两个国家都有利。俄罗斯人越来越关注中国发展,媒体合作可以让中国人直接向俄罗斯人介绍自己,反之亦可。
我们已有许多成功的合作经验。比如为庆祝二战胜利,我们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了一期介绍苏联卫国战争名曲的节目,在两国电台播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制作的《你好中国》广播节目在“今日俄罗斯”网站上也很受欢迎——因为这是了解中国的直接信息来源。我们还打算联合制作有关抗日战争历史的电影,在历史频道播送。我们与人民网合作举办活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与新华社也签了参考信息交换协议。中俄媒体合作的项目很庞大,就像中国的食物一样,吃下去就会发现很美味。
(作者为“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社长)
坚持不懈 影响西方
巴维尔·涅戈伊察
应该怎样向一些西方国家传播我们的观点?我们深信,有必要进入其他媒体已经形成的受众群体,即使这些群体对我们并不友好。
我们向西方的同事学习,按照他们的规则做新闻,但内容是俄罗斯自己原创的。
我坚信,媒体能够形成对一个国家及其文化、体育、经济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持续的兴趣。没有计算器能计算出来,在俄罗斯有多大比例的游客人数或投资是得益于我们在国外从事的新闻工作的。但一定存在这样的百分比。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应该忘记,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重要的东西都要用金钱来衡量。还应该记住,要求一个国家在国家形象方面的投资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不公平的。要知道,我们正试图影响人们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观点,有时是改变人们对我们国家的恐惧,这项工作需要耐心和长效“疗法”。
在我看来,使用平和的语气,让人感觉是在对话,就能更令人感到亲切。有时我想,我们在国外的工作可以与农民种田进行比较:他先犁地,播种,施肥,只有到秋天才会取得丰收。
(作者为俄罗斯报社长)
主动出击 应对竞争
玛格丽特·西蒙尼扬
欧盟最近3个月一直在探讨如何应对俄罗斯的宣传。如投入更多资金,成立特殊基金会或协会,抨击俄罗斯新闻从业者。英国最近宣布成立了1000多人的“特种部队”。这个队伍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伊斯兰国”和俄罗斯的宣传。这就是信息战争。
挑起战争的是西方,不是我们。为什么?因为过去几十年里,受众只能看到单方面的信息。我曾在美国上学,2000年之后再去美国的时候遇到了我的一位中学老师。这位老师说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一阵好一阵不好,最近又不好了,这是为什么?我回答说,这种趋势在1999年美国轰炸南斯拉夫的时候就开始了。老师却说:谁轰炸南斯拉夫了?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我请他到网上去查,他这才明白自己不知道美国还在欧洲的中心地带轰炸过其他国家。
这种事现在不可能再发生了,因为在西方也有中国的媒体机构、有“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我们有更多的报道视角与信息来源。
(作者为“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总编辑)
文学互译 增进了解
斯韦特兰娜·阿尼克耶娃
文学对促进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年5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在莫斯科联合签署了《“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6年内相互翻译并出版对方国家不少于50种经典作品,或双方共出版不少于100种图书。双方分别确定了“中国文库”和“俄罗斯文库”各50卷,并制定了详细的出版计划。2014年的莫斯科国际书展上,中俄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首批成果发布。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该项目的初期成果也有展示。
(作者为俄罗斯东方文学出版社经理)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陈效卫、林雪丹、曲颂,本报记者张光政、赵松采访整理)
原标题:共创中俄媒体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