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浙籍老兵:我们是永远的川军(2)

2015-07-10 09:57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手足

守护家园,结成亲戚

坡岭头,听起来很随意的村名。那是陶悟青所居的缙云县城北乡家中所在,也是新21师1942年师部所在地。

推开屋门,几座古色古香颇有气势的三层高江南建筑尽收眼底。陶悟青逐一指过,依次是师部总部、师部的参谋处、副官处、电报室……

师部所在的百年老宅,如今是好几户村民的居所,从外观到内部几乎维持着原来的面貌。陶悟青指着正对大门的中央处说,那就是川军将领们吃饭和谈兵布阵的开会场所。右侧的第一间房,则是将领们的办公室。中心的院落如今是斑驳的石板青苔,而倒退70多年,那里被师部的人种满了兰花。

另一重不解之缘是,对面参谋处办公的人事参谋韩宗智,那位来自四川的威风士官,那一年成为了陶悟青的姐夫。

在陶悟青的一生中,最熟悉的除了丽水当地人,或许就属四川人了。到现在,他口中还能蹦出几句不太标准的“干啥子”、“要得”……

次年,师部搬到河阳村,那里便成为了陶悟青跑去从军的地方。河阳村的21师师部旧址,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师部曾在的“荷公特祠”,如今已是一处小小的古祠堂景点。

比起师部总部,陶悟青更常去拜访的,是200米外的朱家大宅。那是他曾工作过的新21师电报室。四合院建筑的左侧房间是放机器的电报室,中间房间是他被培训电报技术的培训室。就是在这里,他学会了英文字母,学会了敲打键盘,发出一封封生死攸关的战报和军情。

河阳的师部也是施金友曾死守的地方。整整70年,他未曾再踏足过那记忆所在之地。直到去年,重新走进河阳村的古宅,施金友颤抖的手紧扶墙壁,泪水夺眶而出。

他依稀看到,师长罗君彤穿着普通士兵的军服,谈兵布战,形容憔悴,一点都不像电视剧里那么威风。还有副师长李文密,记忆中的他好像有点残疾,一肩高一肩低,大家私下都叫他“李马拐”。他有匹战马,每日清早都要骑马围着村子跑两圈,就像是晨练。

施金友最深处的情感与怀念,是排长周国斌,那个较他年长十多岁的四川大哥。老人每每提到周国斌,都要加上后半句“对我比父亲还要好”。

周国斌在丽水驻扎时成了家,他告诉施金友,孩子的名字你来取,仗打完了,我们做亲戚!然而没等到那一天,周国斌就牺牲了。只留下曾一起到连长家,吃四川汤圆过大年的温暖回忆。

而今,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来趟兄弟们曾走出的家乡,四川。

沙场

血洒莲花心,青山埋忠骨

最血腥最惨烈,也是新21师在浙期间最重大的一役,就是温州的莲花心战役。

1944年9月,日军第三次侵略温州,新21师从丽水阻拦日军进入温州,丽水一战牺牲惨重,63团甚至全军覆没。于是战地就转到了温州莲花心。

那一战,日军和新21师拼死肉搏,抢占莲花心制高点。

才参军一周、枪都没打过的戴盛凯摸着手臂的刺青,雄赳赳地跑上了前线。他还记得,所到之时,他们从山下向上冲,日军则在制高点上用机枪向下扫。第一排冲锋的川军弟兄们全部牺牲。待到戴盛凯所在的第二排发起冲锋时,“前面的死尸已经摞成了墙”。

待日军机枪停下的一瞬向前冲去,部队竟成功攻上了高地。可到了夜里,日军反攻,刚打下的山头又失守了。当日冲锋的63团第五连,166人,最终只生还22人。

柯永波后来查证过,那些天的莲花心是在反反复复的拉锯战中度过的。而最终,新21师溃于弹尽粮绝。

施金友也是这一次,与死神擦肩。从丽水赶赴温州战场的路上,度过瓯江,水已经被染成了红色,江岸处处是尸骨,触目惊心。抵达莲花心后,他所在的搜索连被派到了最前沿。62团团长陈章文对他们说:“都说你们连是全师战斗力最好的连队,今天就把你们拉上去试一下,看看到底如何?”施金友待命中,忽然又被师部紧急要求撤离,没有冲锋。而冲锋的战士们,却永远埋在了战场上。

同一时间同一战场,电报员陶悟青在望远镜中清楚地看到前线触目惊心的一幕:日军在五个耸立不倒的碉堡中疯狂扫射,而川军将士冲锋陷阵,一批倒下去,一批向前冲……

2015年7月5日,雨水正浓,已成为风景区的莲花心早没了战争的痕迹。柯永波翻到山顶,用手一一指着,这就是营盘顶,那是杨府殿,右面是老柏山。那是日军的3个据点,3个重要制高点,也是川军将士们拼命争夺的工事。数千四川战士的忠骨和热血,永远埋葬在了这朵莲花之中。只是至今,没人统计过具体人数。

根据何允中的查证,战后年代,当地村民在耕地时曾多次发现遗骨。现年83岁的龚阿桃说,在耕种时也曾发掘出许多人体遗骨。年已76岁的退休工人黄笑霞也说,她当时在温州造纸厂做工,也看到白泉村一带造公路时有成堆的白骨。那都是四川男儿的铮铮铁骨。

如今已富庶起来的温州,再闻不到这场战役的硝烟了。但臂上刺着“21师”的英雄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正是数千巴蜀铁血男儿用鲜血的浇灌,才换来这片土地在阳光下成长起来。

(文中史料部分内容来源于何允中所著《抗战中的川军》一书,特别鸣谢何允中、柯永波两位老人。)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摄影记者 张士博

原标题:浙籍老兵:我们是永远的川军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