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社教班的战友合影(右二为作者)
当年的舞台照
1954年三八节和社教班老师在一起
不久,在取得平息“二月叛乱”的胜利后,西藏工委成立,我也奉命下地方,被分到西藏工委社会部。
在拉萨河畔,部队开荒地名为“八一农场”。虽然下了地方,仍按班排编制,一切规章制度与部队相同。男同志开地,规定每人每天开三分,以求解决当年粮食的部分自给和蔬菜的大部自给。女同志人数少,编入炊事班通通当火头军,行政秘书当班长。班长分我到菜案学切菜。拉萨的萝卜真大,一百多号人每顿切两个萝卜就够了,莲花白也只需两三棵就够炒一样菜。
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怕传染大伙儿,班长板着面孔把我从菜案撤下来,叫去烧火。柴都是湿的,总是点不燃,燃起来尽冒烟不起焰。我每天五点钟就得起来发火,烧开水煮糌粑代食粉稀饭;打皮风箱难不倒我,进军路上已烂熟,操作起来不比任何一个牧民差。在一道土坎上,用草坯垒起三口灶,大行军锅一口炒菜,一口煮饭,一口烧水。别人烧一口灶,我要烧两口灶。伤脑筋的是湿柴难烧,只有一种刺柴含油量高比较好烧,但它通身是刺,得用脚把它杈杈桠桠的刺踩顺贴了,才塞得进灶门……
以后,荒地越开越多,离驻地帐篷越来越远了,不便回来吃饭。为了使一线的同志节省一点体力,我又增加了送饭的任务,因为我晒得又红又黑跟藏胞一样,大家奉送给我一个绰号叫“小牦牛”。
开荒生产的结果,做到了粮食部分自给和蔬菜基本自给,减轻了对运输的压力,使我们在边疆西藏牢牢地站住了脚跟。1954年随着川藏青藏两条公路的开通,全国人民支援西藏的各种物资源源运到,我们的处境更加有利了……
回想当年在西藏,那里有最干净的大气,最清沏的河流,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铺满鲜花的广阔牧场。春天的藏南,雪山下野桃怒放似层叠的红霞;金秋的雅鲁藏布江河谷,麦浪翻滚像金色的海洋;雄伟的喜马拉雅巍然屹立地球之巅,宝镜般蓝色的海子让人产生过多少梦幻。 晓帆 文/图
原标题:徒步随军进藏那年我才15岁 一位原18军文工团女团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