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万里长子回忆父亲:退休后 不问事 不管事 不惹事(2)

2015-07-15 16:53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万里打桥牌,刘华清(右)观战

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情感

对万伯翱的采访,就是从这段回忆开始的。“父亲没有想到,这一次家庭会议,这一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当了10年知青。一生最珍贵的阶段,都是在农场度过的。”万伯翱说,一直到他长大后,才真正理解父亲万里的性格。“父亲以身作则,一心为公,而且对下一代言传身教。他一生常常说的就是‘农民是我们的父母,不能进了城就忘了娘’。”

“父亲1916年出生在山东东平、泰山脚下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里曾因《水浒传》名扬天下。当时,爷爷因为家里穷去当了兵,是阎锡山的部下,在临汾战役打日本时牺牲。父亲正在曲阜师范学校读书,突然有一天,有人通知他这个还没成年的孩子去收尸,父亲深受刺激。这些特殊的经历,也塑造了父亲坚强独立的性格。”万伯翱说。

万里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代,他就以读书为掩护,组织学生运动,反抗日本侵略者,20岁出头就当上了地委书记,成为“冀鲁豫的三大才子之一”。万伯翱说,解放后,虽然父亲的官职越来越高,但他一生都忘不了自己是贫民的儿子。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刚刚走出3年自然灾害,处于经济恢复期。国家号召大办农业,万里响应国家号召,将长子万伯翱送往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劳动锻炼。万伯翱成为首都干部子弟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第一人。当时的 《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父亲决定的事情,没有人能改变。奶奶最终也只能冲父亲喊一句:‘把你的皮大衣给他带上!别把他冻坏了!”万伯翱感慨,即便是这个要求,父亲也没答应。父亲笑着对老母亲说:“不能给。一毛钱也不要给他。你知道,就是要让他自力更生。不过,这个月的伙食费可以带着。”沉思片刻,他又说:“钱是不能给的。但是要看书和报,可以给。爸爸大力支持!”

万里又郑重地对万伯翱提出要求:“不要总想着回来,你要想逃跑是不行的,除非你逃到海外去,我管不着;否则你就算逃跑回到这个家的门口,我也不会让你进的!”

万伯翱见父亲把话说得这么绝,把路堵得这么死,也横下一条心,“死心塌地地听父亲安排,就这么去干给他看看!”临走时,从不题字的万里在厚厚的笔记本上,为儿子写了两行字:“一遇动摇,立即坚持。”万伯翱就这样背着父母亲在战争时代用过的行李卷、两本书,怀揣着第一个月的15元钱伙食费,上路了。

万伯翱说:“我走后弟妹来信说,奶奶和妈妈时常流泪,尤其是和我同年级又同居一室的二弟,常看着我睡过的空床位默默流泪不止。家人不知道我在那遥远艰苦的地方独自一人如何生活。”

自从万伯翱去了农场,从1962年到1966年,万里共给他写了十七八封信,是给5个子女中写信最多的。“父亲开始是担心我动摇,担心我当逃兵,因为那时的艰苦谁都知道。但后来他在信中更多的是关心当地农民的情况,每次写信必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原标题:万里长子回忆父亲:退休后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