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最成都 一座城的精神与气质

2015-07-16 07:4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一座因水而生的城,一座历史悠久的城,一座温婉秀美的城,一座时尚现代的城……成都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中,成都经验是否可以为其他城市所借鉴?我们的采访团专程奔赴成都,从自然、历史、非遗、旅游等方面分头行动、深入探访,去发现和领略成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如果御风而行,在偌大的中国西部,平地拔起到万米高空处,会拥有一个上帝视角,如盘旋的鲲鸟,俯瞰脚下,展开的是一幅这般壮美的画面。水往低处流。青藏高原以东,跟着岷江和嘉陵江蜿蜒的走向,紧邻下切的河谷,岷江、沱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冲积出一片绿色沃野——成都平原——中国西南最大、也是四川最大的平原。

水网如织,土壤丰饶,物产多样,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在黄沙漫天的西部版图之内,仿佛是一处别样的绿洲。用世人共知的语言,这里被叫作“天府之国”。

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以北是广袤的关中平原,被险峻的秦岭与巴山阻绝。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暖湿之潮,自青藏高原西来,遇到了龙门山与邛崃山脉,于是讪讪而返。龙泉山脉护卫在东,大小凉山固守于南。地处四川盆地以西,地貌变化多样,东、西两极高差悬殊达4977米,四面环山造就的内陆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均温5℃~8℃。都江堰水利工程浇灌出整片成都平原,一时间号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都江堰青城山一带,野生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

成都何其幸也,造物之神奇,择定了一个宜居的“天府之国”。

然则,天择成都,不仅是自然环境上的偶然生成。特殊地理环境中的精神气质,才是成都由古而今的深刻依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天、地、人”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曾写:“凡民函五常之性,水土之风气”,天地人,是万物之本也。成都平原的气质,天生,地养,人成。地理环境深刻影响了成都乃至成都人的精神气质的形成。

这块平坦的川西平原,高山环护,古代与中央政权联系并不紧密,因政权更迭生出的兵祸较少。在发达的农耕经济基础上,伴随商贸与物产的极大丰富,南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岷江水道等,数十条蜀道运载着蜀地特产,串联中国南北,远达亚欧大陆。丝绸茶叶,金银器皿,陶瓷漆器,蜀锦蜀布,美酒美食……

围绕着锦江,模仿咸阳建制,一座“既丽且崇,实号成都”的大城建立起来,二千余年城址不迁、城名不改。一座城,框住了“天下诗人皆入蜀”的三百年大唐文化盛世,留下了李杜千古文章,以及薛涛、司马相如、卓文君等一众士人才子,和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和文殊院等众多人文景观。

古来有云:“少不入川”,这样一个天府之国,这样一种平静安逸、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让人来了就无法离开。

同时,壮阔的大山与大江,并没有关住成都人探索外界的雄心。今日,当我们谈论起一座城市的精神与气质,将谈论些什么?成都,不再仅是一座被高山崇拜浸淫,被商贸古道勾连,建立在汉赋和唐诗上的大城。它基于地理,源于经济,现于人文。新时期的天府之国,仍然是一个经济地理与人文意义上的综合体。

一座城市的气质,如果谈得上浪漫,必然在它的生活中,有一种行云流水的从容。与生俱来的浪漫气质,不仅仅源于茶馆、市井生活、川剧、蜀绣、小食。或许更深刻地源于——缺少中原地带的重大天灾与兵乱。自古居于商业名城,衣食不愁,对市场有天然的敏锐触角,到处可见一边喝茶一边谈生意。

舒适和殷实反倒成就了物产的精工细作,今日成都成为世界非遗之都,并在古老物产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创意产业群。

成都人的气质里,从来不缺直面挑战、拥抱变化。“湖广填四川”带来了以“包容鼎革”为主题的移民文化,成都继成为粮草大后方之后,一再成为华夏文化的大后方,成都经历了三次文化高峰——文翁办学、天下诗人皆入蜀、抗战后方的华西坝教育圈。今日,这种移民文化,更向国际化延伸,更多肤色的新移民,在全球化浪潮与创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新诉求下出现。

当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无形的复兴大道,从漫长的东南海岸线,铺展向广袤贫瘠的大西部。成都能否登上历史发展的快车道?天择成都,变成了另一种价值观的展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500强企业有265家落户成都,“蓉欧快铁”的开通,80多条国际航线跨越地理界限,重新把成都放回了“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中国新常态的稳定和成都万亿级城市的新一次“天择”,超越了“人定胜天”的范畴,成为新理念的注解——合作,共赢,创新,跨越。这更像是一次主动的自我发声。不是成都被环境选择,而是成都自己选择环境。

或许,包容与鼎革意识,在中国数以千计的城镇中并不少见。千人一面的现代化使文化变得越来越趋同。古老的历史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更新,如果硬要以今日的成都与昨日的成都相比较,留存了什么,遗失了什么?它能给广大的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何种启示?

这或许是《世界遗产地理》深入成都一再寻找、梳理,反复言说的理由。

原标题:最成都 一座城的精神与气质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