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成都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法治氛围日渐浓厚

2015-07-23 09:37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2011年以来,我市把实施“六五”普法作为治蓉兴蓉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谋划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经过五年实践,我市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称号,在“六五”普法中期检查中被评为全国先进,所辖8个区(市)县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3个区县连续两次),获奖数量持续位列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之首,我市“六五”普法工作整体呈现组织协调流畅、基层基础扎实、法治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1

群众需求

广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我市普法工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促进法治宣传教育贴民心、接地气,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单向的法律灌输到互动的学法用法、从单一的法律宣传活动到常态的普法依法治理、从治标的专项治理到治本的法治文化培育的转变。

学法用法阵地建设

以法治大讲堂和法律七进为支撑,构建全域覆盖的学法用法阵地。横向方面,我市研究制定了《推进“法律七进”工作考核标准70条》和“推进法律七进10项重点举措”,根据社会需求、圈层实际和行业特点,组建1760多人的普法讲师团、1500名驻村(社区)律师队伍、7700多名法治宣传志愿者和492支群众性法治文艺小分队,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寺庙、单位开展“菜单式”普法活动6.8万余场次。

纵向方面,开展以“人人讲法 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法治大讲堂工作,着力把群众作为普法工作的推动主力、宣讲主角、受众主体。推行“村(社区)法治大讲堂‘7+3计划’”,在全市3456个村(社区)统一规范设置法治讲堂、宣传栏、公告栏、意见箱、法治报架、法治图书角和法治电影播放日,形成以金沙讲坛(法治专场)、少城讲堂为标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讲堂为主体,党校和中小学为补充,各类媒体和法治文化阵地为触角的法治大讲堂工作体系。

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相结合,构建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平台。针对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与法律服务资源城乡失衡的矛盾,大力推进以解决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为核心的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

依托群团组织、工业园区和乡镇司法所在乡镇、村社、居民集中居住区等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427个、各类人民调解组织4340个。率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在全市村(社区)和7个保障性住房安置小区建立3415个法律服务工作室,公开招聘1000多名法律服务社工,为群众和基层组织提供常态化和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12348法律服务热线、24小时网络在线服务平台,在全国首推“法律服务一点通”手机应用软件。

目前,我市已建成以市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区(市)县法律服务大厅为主体,司法所和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触角,法律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纽带的城乡一体法律服务平台,在为群众提供便捷专业的法治教育、法律咨询的同时,社会矛盾纠纷也得到法治化引导和柔性化解。

构建法治文化体系

推进基础设施和氛围营造相结合,构建以民为本的法治文化体系。以民生民需为核心要素,通过法治文化的传播引导,把法治宣传教育打造成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感受得到的民生工程。

突出法治主题和特色,在全市大中型集居区、休闲娱乐场所、各中小学、人口密集公共场所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基础设施4173处,其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公园、法治家园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128处,法治教育基地37个,市民普法学校600余所,实现了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使广大群众在生活中随时能受到法治文化的润泽。注重群众在法治文化培育中的主导作用,研发制作、挖掘提炼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治文艺作品和法治文化用品,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教育引导群众学法守法。

每年例行开展“我最喜爱普法员”“文明守法好市民”评选、“法治文化聚民心”文艺汇演等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奠定了法治文化传播的群众基础。抓好法治宣传现代传播途径,精心设计制作“法治成都”视觉传播体系并广泛应用,不断强化群众对我市法治宣传工作的统一感官认知。开通普法网站58个、手机平台28个,开设 “@法治成都”等法治类政务微博41个,及时发布全市重大法治事件、开展在线法律咨询服务,有力地扩大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原标题:成都“六五”普法亮点纷呈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