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成都以“五大体系”为核心 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015-07-24 09:12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构建农村产权制度等“五大体系”为核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201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37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78元。

亮点一

构建农村产权制度体系

激发生产要素新活力

确实权、颁铁证。采取土地、台账、合同、证书、耕保金“五个一致”的方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实测确权和登记颁证,基本完成集体资产股份量化,鼓励农民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自主形成长久不变决议。推动“三权分置”,试点颁发土地经营权证,同步开展养殖水面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确权工作。搭平台、促流转。设立全国首家农村产权交易所和农村产权仲裁院,健全市县乡三级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花木仓单抵质押等试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2014年全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率达55.7%,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累计433亿元,抵押融资110.7亿元。设基金、防风险。市财政出资15亿元,组建农发投、小城投和商物投三大平台公司及农担、农产担两大担保公司,每年增加注资6亿元,同时每年按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余额的6%提取资金设立风险基金,构建农村产权流转风险防范机制。

亮点二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开创规模经营新模式

强化主体培育。分别制定培育各类新型主体的扶持政策,市财政设立7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搞加工搞流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做标准做品牌,发展龙头企业476家、农民合作社6190家、家庭农场2143家。建立认证评级制度,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7903人,支持其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财政给予保费补助。鼓励规模经营。为确保粮食蔬菜生产能力,防止“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出台鼓励粮食规模化经营和“菜篮子”建设扶持政策,市财政安排2.5亿元资金,对粮食规模经营给予每亩160—200元奖励,对常年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提升给予每亩800元补贴。创新经营模式。探索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农业共营制”,引导农户开展集体联营;推广“生产全托管、服务大包干”、“公司化托管、专业化经营”等托管经营方式,开创了粮经共抓规模经营新模式。完善农业保险。每年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创新开设蔬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地方险种12个,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达到20个,累计提供风险保障980亿元。

亮点三

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开辟产业融合新领域

全链条谋划种养业发展。从育秧育苗、机耕机播、统防统治、联收联运、代烘代储等各环节,细化扶持政策,规划布局工厂化育秧中心60个、粮食烘储中心60个、产地采后处理点120个,财政给予50%补贴,农机化率达到72%。全面推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工作,确保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制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精深加工进工业园区使用国有建设用地政策,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初加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比照同期工业园区用地价格给予差价补贴,有效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一中心、六园区、十基地”建设。2014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947亿元,精深加工率达45%。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形成以彭州濛阳等4个大型批发市场为核心,17个产地批发市场为枢纽,中心城区近200个标准化菜市、2000家零售门店、500多家便民菜店为支撑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着力把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打造具有现代农业形态、历史文化底蕴、乡村文明气息的乡村旅游景点,每年举办各类乡村节会活动110个,有效促进了一三产业互动。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000万人次,实现收入160亿元,农民收入来自乡村旅游的比重达到24%。

亮点四

构建农业资源保护体系

开启生态建设新方式

强化耕地保护。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按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300元的标准,对农户发放耕保补贴。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将稻田纳入全市生态系统严格保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9.7万亩。在蒲江县整县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试点行动,总投资12.9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提升耕地有机质0.6个百分点,促进粮食增产5%以上。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发展到50万亩。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市财政预算安排2320万元,对秸秆粉碎机械购置、还田作业及转运中心建设给予补贴,今年小春秸秆禁烧未出现一天污染大气问题。建立养殖业主、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对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给予补贴,有效防止了病死畜禽污染事件发生。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市财政预算安排4000万元用于推广“畜—沼—粮(菜)”、稻田养鱼、林下养殖等模式,在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养殖场,促进种养殖业配套发展,建成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点132个,既提高了粮食生产附加效益,又降低了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亮点五

构建农业农村建管体系

搭建产村相融新载体

坚持多规融合。把农业规划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两个导则”,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实现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全市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39个,建设“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村109个。推进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10个十万亩以上规模的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基地、7个两万亩以上规模的现代农业精品园区、3条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规划面积367万亩,涉及14个区(市)县127个镇(乡),集成科技推广、信息运用、种养循环、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等,通过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搭建产村相融新载体。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4年各级财政“三农”投入408.9亿元,其中农业投入78.5亿元。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纳入财政预算,每村每年最低标准40万元。加强涉农资金整合,三年来打捆43亿元涉农项目资金用于连片基地建设,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基层自治机制建设。构建党组织领导、村民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村级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本报记者 粟新林 李颖

原标题:农工贸旅一体化 产加销服一条龙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