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农业共营制”下的崇州故事

2015-07-24 09:4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谁来种田?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在这种形势下,崇州市顺势而为,探索构建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引言 

据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原,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今天的崇州市域,即为文中所说的“江原”地区。从中可以看出,崇州自古重农,尤重农人。

千百年来,崇州城市日益变迁,崇州人用勤劳努力、勇敢拼搏、睿智进取的精神,书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崇州故事。小事件透视大时代,小人物折射大变化,小故事揭示大趋势。若干小人物、小故事,构筑起来就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汇聚成宏大的时代洪流,从而发出最美时代声音。今日起,本报将开设《崇州故事》专栏,陆续为您讲述崇州那些人、那些事,带您感受崇州活力、聆听崇州声音、品味崇州故事。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地理格局,让崇州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和农业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全国新增千亿级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四川省农机化示范县、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县,崇州人勤而思进,乐而创新,谋而行动,用一次次创新书写着崇州的智慧诗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谁来种田?国家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在这种形势下,崇州市顺势而为,探索构建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用勤劳和智慧破解了农业生产经营中“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四个制约和“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三个难题,实现了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多赢”,较好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崇州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25个,入社面积达到31.0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9.57%;入社农户9.09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9.14%。全市农民组织化率达69%、农机化率达70%。

谁来经营?

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

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 

崇州市充分运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颁证成果,放活土地经营权,率先在全国探索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解决农业“谁来经营”问题,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

一是尊重农民意愿,土地经营权入股建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公开竞聘职业经理,实行科学种田。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生产管理核心的“理事会+农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代表社员决策“种什么”,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统一组织生产管理,负责“怎样种”“如何种”,实行科学种田。三是保障农民利益,按股除本分红。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收益由农业职业经理人与社员共同协商确定,一般按经营纯收入1:2:7(即10%作为公积金、20%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佣金、70%作为社员土地入股分红),辅以超产分成或二次分红等分配方式。

谁来种地?

新型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

推进农村种田专业化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立足点,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四大平台’,解决农业‘谁来种田’问题。”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平台”。一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采取自愿报名与乡镇推荐相结合、农业部门审查的办法,选择有志于农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等为对象,通过建立专家学者、农技推广人员互为补充的教学师资队伍,优化整合培训资源,采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CEO)。二是搭建认定管理平台。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初、中、高“三级贯通”评价管理制度,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评定制度、考核机制等,符合条件的颁发《证书》并纳入人才库,实行准入及退出动态管理。全市评定初级、中级、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分别达228人、62人、16人。三是搭建团队建设平台。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让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创业平台;建立对职业农民的“双培训”机制,形成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农民”专业化生产队伍。目前,全市上岗农业职业经理人823人。四是搭建扶持平台。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享受粮食规模种植补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信用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健全产业、社保、金融等配套扶持政策体系,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谁来服务?

新型农业综合服务

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  

崇州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构建农业科技、品牌、金融和社会化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解决农业“谁来服务”问题。一是依托“一校两院”,建成农业专家大院,组建农业专家团队和科技推广团队225人,构建专家团队、科技推广团队与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上下互通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百千万丰产示范”工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二是整合公益性服务资源,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搭建农业服务超市“一站式”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一条龙”服务,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农业服务超市10个、粮食烘储中心11个,农机化率达70%,服务面积达20余万亩。三是推行O2O模式,依托京东、淘宝等电商,打造“西蜀粮仓·崇州味道”电商销售平台,按照“产业基地电商化”,以“互联网+”的电商营销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快速物流通道,加快现有品牌的推广营销,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率。四是健全完善农业投融资平台,搭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健全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深化银政企合作,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财政资金和金融、保险、担保机构、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实现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的结合使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人物故事:王怀俊 崇州五星股份合作社社员

“试水”成功 让人看到了好处

2012年4月,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经过一场激烈的讨论后,村上44户人家当场签字,宣告崇州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入户户数不到白头镇五星村总户数的十分之一。

“不入社,原因是不敢入社。”五星村8组村民王怀俊的话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入社到底能不能赚钱?会不会又回到大集体“挣工分”的年代?

除了王怀俊这样的普通村民有顾虑外,就连理事长赵水伏也有顾虑:合作社成立后,收入真的能比成立前多吗?亏本了怎么处理?如果不能增加收入,成立合作社意义在哪儿呢?

“试水”,赵水伏这样安慰了自己。“当年合作社的保底标准定得较低,每亩按200斤大米计算,折合400元钱。我也担心这400元钱能不能及时兑现。”赵水伏回忆着告诉记者。

一年时间过去后,赵水伏提在嗓子眼上的心,终于也放了下来。当年年底,经过结算后,400元的保底兑现了,44户入社成员不仅按照约定赚了钱,合作社还有小盈余。

“试水”成功后,“入社赚钱了”像一股风吹到五星村的每个角落。2013年,五星村全村518户的1148亩土地全部加入合作社。同年,五星股份合作社决定将保底增加到300斤大米,这条消息让村民们更加欣喜,王怀俊再也没有考虑,主动找到合作社要求入了股。

2013年底,王怀俊算了一笔账:如果算上他父母的承包地,家里一共7亩地,即使全部种上大春(水稻)作物和小春(小麦或油菜)作物,一年的收成也不过是6000斤左右的稻谷和一二千斤的小麦或油菜籽,扣除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即使碰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实际的收入也只有三五千块钱,仅相当于外出务工一两个月的收入。加入社后,每亩地每年保底300斤大米(可折换人民币600元)+二次分红273元+120元的补贴,一亩地就赚到了将近1000元。他自己也安心外出打工,一年收入4.5万至5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比自己种田收入高多了!”让“王怀俊”们看到了好处。

今年,五星股份合作社又通过社员自愿筹资入股的形式,206户社员入股,建立起了五星米业加工厂和烘储中心。“烘储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村民烘晒和储存的问题,平时还可以接受周边地区的烘储业务,盈利收入由村民以持股量进行分红。这样看来,今年的收入定能增加。”王怀俊信心十足。

原标题:“农业共营制”下的崇州故事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