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种下的樱桃树,今年该挂果了,第一年挂果的效益让蒲江石燕村4组的黄元甫很上心,“我可是把原来的柑橘老品种都换成了樱桃,今后就指望它了。”和黄元甫一样,石燕村的很多村民都把自家效益不好的果树换成了樱桃树,在自家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增加种植樱桃树,可以预见,明年春天这里将有漫山遍野的樱桃花。
石燕村作为蒲江县的偏远村、发展后进村、贫困村,一下齐刷刷向樱桃看齐,正是基于蒲江樱桃节已经成为成都乡村观光农业的代表,为农户提供着持续增收的空间和能量。
扶起主导产业
村民脱贫致富有奔头
在村委会附近,50亩的樱桃核心示范园已经打造成形,2600株樱桃新品种正在快速生长,“预计后年的樱桃节,咱们石燕村也是一个分会场。”石燕村党支部书记毛鸿儒对此信心十足。
过去的石燕村,家家户户都是种柑橘、喂猪,但是都很难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石燕村主导产业长期处于空白。
确定发展樱桃后,石燕村村民的热情被点燃,除了成功高改的柑橘,其他老品种都更换成了樱桃树。去年,石燕村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明晰了“以樱桃产业为主导,一三产业互动,乡村旅游富民”的思路,发展“产业石燕、村景一体”的新石燕村。目前,石燕村产业已经初步调整为樱桃为主,魔芋和柑橘为辅。樱桃树和柑橘树下,套种魔芋,既不影响果树收成,又是村民一项新增收入。
种下4亩樱桃的黄元甫,一直在计算未来收益:一株丰产可收30斤樱桃,一亩50株樱桃树,这几年樱桃的保守价格15元一斤,亩产效益一两万是可期的。
石燕村计划的“千亩樱桃园”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现在种植的樱桃树已接近千亩,初步实现集中化种植,种植区域内修建了休闲观光步道,路旁种植了桂花和樱花,为今后发展赏花等休闲体验乡村游打下基础。
产业互动
乡村旅游持续增收
黄元甫不仅指望着樱桃带来的增收,而且还动起了开农家乐的念头。门前的杂草都被他清理得干干净净,“整理出来,将来好停车。”黄元甫家的院子也有好几十平方米,摆上几桌不成问题,连自家过去的土坯房,老黄都打起了主意,“适当装修一下,可以体验原汁原味农家土屋,在里面吃一顿农家饭,也算我家的特色嘛。”和几个村民一聊起未来的发展,大家都觉得有了奔头。
开农家乐,并不是黄元甫等村民的空想,可借鉴的成功范本就在离石燕村不远的韩桥村、官帽村、金花村,这三个村都是因为地处樱桃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成为蒲江致富较早的农村。栽下樱桃,有了游客,农家乐自然蓬勃发展。
在石燕村开农家乐最早的红旗山庄,主人杜如进一直期盼着村里樱桃产业能上台阶,“我是靠着家里的果树,吸引老客户前来休闲,每年挣点钱就投入,现在接待几十桌不成问题,但担心上了规模,未来游客量没有保证。”石燕村千亩樱桃园的规划实施,才算让杜如进这些率先“吃螃蟹”的农家乐老板有了定心丸。
完善基础设施
科技力量保障村民致富
仅3米宽的水泥路,破损不堪的路基,这就是过去进出石燕村唯一的交通要道。由于道路基础设施落后,过去的石燕村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一乡镇的其他村都走上致富的光明大道。
如今,通过争取各级扶贫项目资金,石燕村的道路不仅加宽至5米,而且80%都重新铺设了水泥路面,现在石燕村连通白云乡的环形道路,自己本村的村道也形成了环形道路,方便车辆进出。
随着道路的改善,去年樱桃节期间,很多游客都来到石燕村这一僻静的樱桃村,但是由于游客很多,道路边上停满了游客自驾车。“这是石燕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黄元甫回忆起这一幕很激动。
光明樱桃协会会长余成荣介绍说,50亩核心区就是创新了新的合作模式。自愿参与的农户土地入股,占未来收益的48%,协会以技术、管理、种苗等生产物资入股,占42%,村集体基础设施修建入股,占10%,村民和集体都能确保收益,尤其农户每年每亩有800斤谷子保底。
“依托光明乡的80余种樱桃新品种培育基地,石燕村将获得市场效益最优的新品种。”据余成荣介绍,将来石燕村的后发优势就会体现在最好的樱桃品种上。而且电子商务进农村,也在探讨樱桃的网络销售模式。村民的致富动力会源源不断,新石燕村会成为“春赏樱花美、夏品樱桃甜、秋闻桂花香、冬尝柑橘鲜”的特色农家体验旅游乡村。本报记者 洪继东 文/图
对话
每年都要有新变化
—— 访石燕村党支部书记毛鸿儒
记者:对于石燕村的发展变化,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毛鸿儒:造成贫穷有不少客观条件,但主观上要努力,村支两委就是要为村民创造努力的平台。利用扶贫项目资金,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就是创造致富的条件。自从路好了,村民都在想办法,找致富项目。穷没有让人心散。
记者:今后石燕村能发展成像今天的樱桃山旅游那样吗?
毛鸿儒:毫无疑问,而且单从樱桃上看,会更好,因为我们后发,种植的全是新品种,效益会更好。村支两委定的目标就是,每年都要有变化,欢迎大家常来,看看石燕村的新生活。
看数据
2013年以来,蒲江县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491.11万元,新建村组道路106.58公里,实施“三改”户数31户,建沼气池42户,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新发展优质晚熟柑橘6000亩、猕猴桃3500亩、樱桃1565亩……进一步培育了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改变。
原标题:栽下樱桃树 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