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昨日上午,省民政厅专门向民政部去电咨询后,民政部发来一份14人的川籍英烈名单。
王润波(1905—193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军25师149团团长
男,1905年出生,四川开县(今属重庆)人。
华品章(1902—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88师补充旅1团团长
男,彝族,1902年出生,四川西昌人。
雷震(1902—1937)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3旅副旅长
原名汝勤。男,1902年出生,四川蒲江人。
解固基(1897—193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3军26师152团团长
男,1897年出生,四川崇宁(今郫县)人。
王麟(?—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4师740团团长
男,四川荣昌(今属重庆)人。
杨怀(1897—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8军60师180旅359团团长
男,1897年出生,四川綦江(今属重庆)人。
邹绍孟(1895—193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4师参谋长
男,1895年出生,四川荣县人。
陈一华(1911—1939)
八路军第120师雁北第6支队参谋长
原名陈凯。男,1911年出生,四川宣汉人。
周文富(1902—194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军171师1021团团长
男,1902年出生,四川双流人。
凌则之(1911—1940)
八路军第129师决死第1纵队25团政治委员
原名家增,又名松如。男,1911年出生,四川屏山人。
舒汉璧(1907—1940)
国民革命军新编13师工兵营营长
男,1907年出生,四川泸县(今泸州)人。
张雅韵(1898—194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2军新编15师44团团长
原名为福。男,1898年出生,四川简阳人。
曹介(1919—1943)
中共萧宿铜中心县县委书记
原名国圻,又名曹建。男,1919年出生,四川宜宾人。
王家让(1912—194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军辎重兵团团长
男,1912年出生,四川渠县人。
出席阅兵仪式前,“飞虎队”指挥官外孙女访蓉
陈纳德将军 当年梦已实现
“我们的祖先曾一起战胜邪恶的敌人,今天,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后人搭建更多交流和友谊的桥梁。”
“飞虎队”缔造者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尼尔·凯乐威,于昨日来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参观并做了演讲。尼尔·凯乐威女士此次访川,将踏访“飞虎队”当年留下的遗迹。月底离川后,她还将飞赴北京,应邀出席阅兵仪式。
在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学生们做的演讲中,凯乐威女士首先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充满荣耀的”历程。她说,1937年,陈纳德应邀来到中国,当时美国尚未参战。陈纳德在给自己弟弟的信中写道:“这份工作意义非凡,我有机会去影响历史。”
但在华期间的挑战是艰巨的,“一开始,飞虎队能够随时应战的飞机不过50架。飞机零件一直短缺,为了能让飞机起飞,机械师不得不用口香糖和胶带去填补机身上的弹孔。”
凯乐威不仅回顾历史,对于未来,她说:未来是建立在历史之上的,学生们不仅要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史,要理解中美两国的友谊,并将其传承下去。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校园里,留存有多处与飞虎队相关的史迹。在一处石碾前,她认出这是当年成都人民用来修机场跑道的工具——凯乐威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描述过这一幕,中国百姓为支援飞虎队,“争分夺秒修建跑道。”在这个重达12吨的石碾前,她也和儿女、孙女们一起留下了一张特殊的家庭合影。
作为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凯乐威女士表示她将和成都的几个博物馆开展合作,她说这样的交流、信息共享,可以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更让凯乐威高兴和激动的是,“光亚陈纳德飞虎飞行学院”已正式揭牌。“据凯乐威女士说,在中国建立培养飞行员的学校一直是陈纳德将军的一个梦,现在,这个梦圆上了。”光亚学校的校长卿光亚先生告诉记者。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张舒 摄影记者 张士博
原标题:致敬 14川籍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