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
以前只懂伐木,如今会做康养
玉屏山基地工作人员吴先生,今年27岁,笑称是“林二代”。
“富二代钱多,而我是树多。树,过去是财富,现在更是金矿。”他的父亲是洪雅林场的林业工人,如今吴先生也留在林场,但从事的工作却是父亲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吴先生父亲干林场的时候,住工棚、岩洞,啃窝头,吃野菜,穿“麻窝子”肩挑背扛。曾经伐木建设国家,后来又植树造林,造福长江上游生态。
洪雅林场综合管理处巫处长告诉记者,老林场职工献了青春献终身,在光秃秃的大山上培育出了18万亩莽莽林海。2014年,洪雅林场11万亩人工林又被划定为国家储备林。
刚开始,林场职工守着十几万亩森林无事可做,树不让砍了,经济效益也差了很多。再好的生态,不对社会大众开放,连林业自己人都是“养在深闺人未知”。
突然有一天,林业人猛然发现,自己守的这片森林,其实是一个带有垄断独有特色的优势资源,关键是怎么挖掘森林的潜力。
记者了解到,包括洪雅林场在内的不少国有林场、林区,呼应成都等大城市居民奔向森林透透气的需要,开始试水“森林康养”产业。曾经只懂伐木,有段时间迷茫看不到未来的林场工人,都铆足了劲,就地转变为森林康养基地服务人员,邀请城里人来自己的森林康养。
改革
林场工人当股东,为别人服务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陶智全告诉记者,四川省发展森林康养“家底”丰厚:森林面积居全国第4位,森林覆盖率35.7%,高出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目前,四川的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高达1.63万亿元,居全国前3位。有着丰富生态资源、广阔生态空间和悠久生态历史的四川,有大量适合发展森林康养的森林资源亟待开发,资源优势明显。
依托森林生态资源,创新构建新业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四川提出的“五大产业”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健康产业,在全国率先提出“森林康养”概念的也正是四川省。
那目前“森林康养”在四川省发展的如何?记者走访几家国有林场了解到,依靠大胆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森林康养”在我省部分林场已“找到了感觉”。
雅安、阿坝交界的夹金山是大片森林,夹金山林业局曾是四川省28家国有重点森工企业之一,天保工程启动以后管护森林面积16.5万公顷。面对有限的森林管护资金,他们早早开始尝试职工转型。开始,他们先鼓励发展林下种养,渐渐形成了蜜蜂、山羊、杂交猪、跑山鸡、冷水鱼等生态养殖基地。
这两年,他们发现了都市人群呼唤健康的巨大市场,利用大片森林开发森林康养项目。但要搞森林康养,建步道、休闲设施、聘请养生专家、改建招待所等,都要巨额的资金。该局采取了灵活的方式引进资金,除了企业投资外,还让林场职工入股,让林场工人当股东。
通过筹措资金,他们先后建成蚂蝗沟、泥巴沟、赶羊沟、扑鸡沟4个度假、保健、疗养中心。“现在我们每年接待森林康养客人约1万人次,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夹金山林业局领导说。
而同样在四川走在森林康养理念前列的洪雅林场玉屏山工区,他们则直接引入外来资本和公司直接运营。得益于外来公司规范化的管理,林场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今年暑假,到洪雅林场玉屏山景区的游客比往年同期增加了50%。
产业发展
“差异化”建森林康养目的地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森林康养”概念在国外已比较成熟。在日本,几乎人人都参与森林浴,2006年正式提出森林康养的概念,截至2013年,日本认证了57处3种类型的森林康养基地。在韩国,每年有1/5的人口参与到森林康养活动中。在美国,目前人均收入的1/8用于了森林康养。
陶智全建议,四川省“森林康养”今后不仅要形成具有差异化的点,还要用“互联网+”将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串联成线,实现抱团发展,做强森林康养产业,为全川人们的健康福祉谋好篇。
目前,四川林业厅计划以123个森林公园、36个湿地公园、123个自然保护区、28家省属重点森工企业为依托,差异化布局森林康养产业。同时,从眉山、雅安、广元等地的森林资源中选择2至3家进行森林康养基地的标准化建设。两年后,全省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将“出炉”。华西都市报记者李逢春摄影雷远东洪雅、宝兴报道
原标题:伐木工变森林股东 请城里人来“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