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成都市青白江,人们自然地会想到这是我省的工业基地,有节奏的机器轰鸣是这里的背景音乐。
而今,这里也因其普法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六五”普法以来,青白江区工作推进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2013年被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去年3月,又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区”荣誉。不久前,更是再度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全区上下大受鼓舞,“法治青白江”也融入了当地百姓生活。
干部学法
带动群众学法事半功倍
“普法工作中,需要各个单位的合力,形成谁执法谁普法的常态,执法单位是演员,各单位齐上阵,普法这台大戏就更容易唱好了。”青白江区司法局局长陈川表示,“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
“六五”普法期间,青白江区健全了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法和人大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政协常委会、部门办公会“会前学法”等制度,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落实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区委组织部出台了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制度。
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更能积极发动群众,青白江区也逐渐打造了一批业务能力强、覆盖面广的普法队伍。今年79岁高龄的张洪恩是青白江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居民,退休前曾担任川化集团法律顾问,退休后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还自费办起普法报栏,19年来风雨不改。如今,张洪恩的报栏已成为青白江的一道风景线,在他这儿受到法治教育的群众不下10万,张洪恩也被成都市评为“义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热心市民”。
城厢镇爱心艺术团则是一支在区司法局指导支持下的法治文艺队伍,由退休干部、工人以及农民组成,共有舞蹈、锅庄等数个文艺小分队共140余人。艺术团结合普法宣传,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例自编自演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在城区、乡村进行宣传,在农闲时节,将法治文艺节目送到村组,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多个单位的齐抓共管,自然离不开制度保障,青白江区自“六五”普法开始,就高规格成立了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均实行了“一把手”挂帅,区人大、区政协对全区“六五”普法规划实施全程督促,建立了纵向辐射、横向相连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体系,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
卿哥普法
全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普法微信
在手机上打开微信订阅号“卿哥普法”,显示内容涵盖了青白江区法治建设工作动态、法治故事、司法调解案例等。这是全省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普法微信,不仅推送普法信息,还组织拍摄了《我的法治中国梦》《不要放弃》等法治微电影。据青白江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开启“法治宣传+法治服务”模式。例如,通过手机微信开展调解预约、公证预约、法律援助预约。
青白江区普法宣传不仅只有“卿哥普法”这一个微信公众号,该区红阳司法所继去年5月开启微信公众号“红阳法治大讲堂”之后,又创建了“红阳普法服务志愿者”微信群,将线上普法宣传引导到线下交流学习。“与微信公众号不同的是,在微信群里同时段发布法律案例,大家能迅速地展开讨论,弥补了以往法宣工作的单向性、滞后性等问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彭家珍烈士名字命名的青白江家珍公园是成都首家法治公园,广场四周摆放着法治浮雕、法治人物雕像、法治宣传报架等,道路两旁是法律常识标语、学法亭、守法亭、调解文化茶园……家珍公园也成为外地相关单位考察青白江法治文化建设的必到之处。
普治并举
巧用网格管理推进基层法治
青白江区大同镇凤祥社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这是一个容纳了1万余人的集中安置小区,居民参与度高、意见建议反馈顺畅、事务处理公开透明,成为凤祥社区的“贴身标签”。但2012年底开始大规模入住时,居民几乎刚被吸纳进城市,人员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法治理念相对薄弱,小区管理异常艰难。
为逐步实现以规则促和谐、以法治促善治,青白江区为之启动了一整套运行机制,充分整合综治办、司法所、工商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力量,组建村(社区)法律服务社工队伍,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群众化共治平台和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延伸法律维权服务触角,进一步完善村(社区)“法律服务圈”。自青白江区对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凤祥社区划分网格责任区2个,邀请和遴选网格管理员21名。现在,社区群众遇到纠纷,都会首先想到网格员。
青白江各村(社区)已建立以《村(居)民自治章程》《村(居)民公约》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村(居)委会管理做到行之有规、处之有据。青白江区司法局陈川局长介绍,目前,全区123个村(社区)均聘请了法律顾问,以此指导完善村规民约、推进依法治村(社区),在强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中让群众懂法尊法。本报记者 晨迪 文/图
原标题:谁执法谁普法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