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成都法院全面实施“卓越法官”培养工程

2015-10-21 10:3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专门队伍”总体要求,成都法院立足实际,围绕“忠诚、公正、廉洁”工作主题和建设“三型法院”、推动“三大转变”中长期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全市法院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自2015年起在全市法院部署实施“卓越法官”培养工程,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培养造就一批信念坚定、品德优良、能力过硬、公认度高和引领作用突出的“卓越法官”人才。对此,成都中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外通报了“卓越法官”培养工程的相关情况。

A

坚持原则、把握方向

确保“卓越法官”培养行得稳

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成都法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施“卓越法官”培养工程始终遵循四项原则,筑牢“卓越法官”培养根基。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牢固树立人本意识、全局意识和战略意识,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坚持走“挖潜力、提素质、强管理、练精兵”内涵式发展道路,开放视野科学谋划人才队伍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实现途径,引领“卓越法官”培养纵深推进。坚持德才兼备,内外双修。全面促进以“忠诚、公正、廉洁”为主要内涵、提升司法能力为目标的法官职业品格塑造和司法能力培养,引导全体法官从主观根源持之以恒抓好“内外功”修炼,以更加良好的职业素养、精湛的司法技能、崇高的职业声望来提升司法公信、增强社会认同、展示风采形象。坚持集智聚力,齐抓共管。着力构建“能适其事、事得其人”的培养使用机制,形成全市法院联动并进、相互支持、共促发展的工作新格局。集中力量资源重点抓好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的规划、管理、使用,在全市法院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浓厚氛围。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实效。紧紧围绕审判中心、法官重心,坚持培养、使用并举,积极创新培养载体、拓展渠道、丰富内涵,增强“卓越法官”培养的前瞻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发展多元化需求,确保“卓越法官”培养工程收到显著成效。

B

遵循规律、分段推进

确保“卓越法官”培养瞄得准

记者从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成都法院立足于全市法院审判工作和队伍实际,对未来五年分步推进实施“卓越法官”培养工程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细致部署,提出了在全市法院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涵盖审判执行各业务领域,符合审判工作需要,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法治信仰、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学识积淀、娴熟的司法技能、丰富的司法经验、严格的行为自律、良好的公众形象”等为特质的“卓越法官”总体目标。并以此为框架,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即:到2016年底前,在全市法院科学配置一支符合法官员额制要求、充分适应办案任务的法官队伍,初步建立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管理、法官员额动态调节和职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官业绩考评、奖惩等工作制度,确保全市法院35岁以下年轻干部参加轮训达100%。到2017年底前,全市法院法官的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公正司法、规范庭审、化解矛盾等“十项能力”突出的法官人数占比达全市法官总数的50%以上。到2019年底前,全市法院复合型、专家型、开拓型、务实型、人文型法官人才脱颖而出,“五型”法官的人数占比达全市法官总数的30%以上。同时从选树审判业务专家、塑造审判领军人物、培养复合型法官人才、造就骨干法官力量、储备高学历审判人才五个方面针对23项具体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全市法院力争在2019年底前实现:新培养全国审判业务专家1-2名,全省审判业务专家3-5名,全市审判业务专家20-30名;培养100名以上涵盖三大诉讼和执行领域的审判业务明星法官;培养200名左右复合型法官人才;博士研究生总量达15名以上,硕士研究生比例达3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的占比达全市法院总人数的95%以上,其中市中院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及硕士研究生的占比分别达市中院总人数的97%、50%以上,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

C

落实措施、注重方法

确保“卓越法官”培养推得快

记者从成都中院了解到,成都法院在2015年全面启动“卓越法官”培养工程,具体为八项措施。培育职业精神,强化理论教育。坚持把法官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作为必修课,贯穿法官培养始终,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常态化开展以“忠、公、廉、和、俭、慎、思、明、辩、实”为主要内涵的法官德行教育,凝聚法官队伍、增强职业尊荣。依托高校资源,推进联合培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路径,联合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共商培养计划、协调组织实施,逐年分期重点选派全市法院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行“法治思维与素能提升”短期集中脱产专题学习。提升办案能力,加强业务专训。坚持法官专业化、精英化塑造,围绕贯彻三大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解决审判实务共通重点,着力开展法官专业知识更新和实务技能提升“个性化”培训,精选培训项目适应业务更新及时性需求,引导法官立足办案岗位快速成长。支持在职深造,优化学历结构。联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举办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班,鼓励支持法官在职攻读法律专业学历学位,系统接受高层次法学教育,目前第一批已有176人参加,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加学习。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考核管理,落实激励措施,多途径优化在职深造条件,持续改善法官队伍学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实务能力。拓宽工作视野,汇聚人才资源。深入推进“双千计划”,积极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在蓉高校开展人员互派互聘,实现院校理论研究与法院司法实践资源优势互补,互促共赢。顺应法院改革要求,科学编制招录计划,适当提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招录比例,灵活公招、遴选等方式面向全国引进高素质审判人才,充实办案力量,盘活法院队伍资源。丰富工作阅历,推进多岗锻炼。立足培养复合型法官,拓宽多岗位培养锻炼渠道。每年选派30名左右骨干法官到上级法院、基层法院、党政主干线和政法系统挂职锻炼,培养宏观视野,增长学识才干。根据培养重点,组织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人员进行换岗锻炼,丰富岗位历练。积极选派青年法官到结对帮扶的艰苦贫困地区法院挂职锻炼,砥砺意志品质,增强实践历练。挖掘内部潜力,完善自助教育。大力倡导法官教学,制定《成都法院教育培训师资库管理办法》,建立全市法院资深法官为主导、院(校)所专家学者为重要补充的共享师资服务平台,50人的师资库已建立。探索实施全市法院院庭长、聘请院(校)所专家教授“双导师指导制”,加速后备人才帮带培养。积极运用发挥法官学习“沙龙”、文稿调研写作指导等平台资源,不断提高法官法学理论研究、实务应用、语言表达、文字写作等能力。发挥典型引领,加大激励力度。建立成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库,完善审判业务专家评选、管理、使用、考核,建立退出机制,推动法官队伍职业化、精英化建设。提升表彰奖励的分量和公信度,加大对审判业绩突出的一线法官常态化记功、嘉奖和通报表扬,在全市法院大力倡导见贤思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依托主流媒体主动正面发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打造工作品牌,展示树立人民法院、人民法官风采形象,提升司法公信、赢得人民信任、增强社会认同。

D

强化保障、明确责任

确保“卓越法官”培养走得远

据介绍,为确保“卓越法官”培养工程取得实效,成都法院强化保障措施,明确责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全市法院党组对“卓越法官”培养工程的主体责任,按照“一把手”主要抓的工作要求,把“卓越法官”培养工程纳入正在实施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工作中,各法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总体部署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法官人才培养细化方案,加强统筹安排、实现整体推进。明确责任分工。要求基层法院和市法院相关职能部门,紧盯目标、各司其职、密切协同,狠抓具体任务的落实执行,定期研究分析目标任务推进情况,增添工作措施,确保责任要求落实到位,任务推进有力有序,人才培养取得实效。完善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经费预算保障,健全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基础的培养对象选拔机制;主管部门统筹,业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的培养项目实施机制;人尽其才、用当其时的培养人才使用机制,在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方面加大向优秀骨干人才倾斜力度,创好创优育才环境。抓实督促考评。建立全程的动态检查督促机制,市法院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组织对全市法院阶段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指导,听取工作汇报,通报督导情况,确保全程指导、全程把关、全程监督。切实完善考评制度,将具体任务分解纳入法院年度工作考评目标,明确时限和具体要求,确保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强化统筹联动。充分认识培养造就高素质审判人才对加快推进全市法院创新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一切资源都要向培养“卓越法官”人才这个根本使命集聚。强化全市法院整体联动,沟通协调,合力解决人才培养推进困难。推行试点示范制度,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以示范引领带动全市法院人才培养均衡推进。

记者从成都中院了解到,下一步,成都法院将在市委的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指导下,以“卓越法官”培养工作为总揽,深化一流队伍建设,进一步丰富培养措施,完善保障投入,营造良好氛围,为奋力建设“三型法院”、推动“三大转变”,为新常态下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