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址
房子的遗址洞是晚期的灰坑
种水稻,住泥屋,2000多年前,在四川省西昌市安宁河畔,古人是如何生活的?11月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获悉,今年10月,文物部门对西昌市佑君镇站沟村一处遗址进行了发掘,找到了一片安宁河畔至今发现的最大远古聚落遗址,其中发现的农作物所隐藏的“基因密码”,可以帮助缩小遗址的年代的范围,“透露”遗址的大致年代。
清理柱洞中的陶器残片
住:先挖坑再盖房 泥巴墙壁已毁坏
逐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第一准则。在凉山州安宁河西岸一个称作“沙坪站”的台地上,水稻收割后的田地中,就隐藏着本次发掘的现场。400平方米的遗址,从发现、到试掘到联合发掘,前后经历了3年时间才得以重建天日。
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这次发掘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院和西昌市文管所联合进行的,属于成都与凉山州的“安宁河流域考古调查”合作项目的一部分。
发掘现场,除了探方外一般人看不出什么端倪,考古人员却寻到了8座古人的居住地。“可以明显看到半穴式建筑。”发掘现场负责人、成都市博物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周志清说。
因为合作项目,周志清已经在安宁河流域做了10多年的考古发掘。此前在距今4000年前的西昌董家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建筑。首先要在地表向下挖个浅坑,在房屋周边打上相应的柱子承重,再砌泥质的四壁。“这种房子在北方很普遍,南方因为潮湿,做的很少。”周志清说,“可以明显看出房子不太规整,大量的墙体很早就已经被人为毁坏了。”
原标题:西昌佑君镇发掘出安宁河畔最大远古聚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