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种子
食:种植水稻小米 可透露大致年代
根据出土的石器斧、锛和陶器双耳罐等,他们初步判断这里是一个青铜时期的遗址,距今约在2000多年前。
要想确定遗址的准确年代,必须进行碳十四的检测,常规的方法是采用木炭,虽然结构稳定,但是检出的年代间隔相对也有些大。好在这次出土的东西中,有些小东西帮了大忙,就是水稻、黍、粟(小米)等植物。这些短季植物,生命以年计算,因此测定出来的年代也会更加详细。
不过,周志清说,这些植物还没有进入实验室,因此具体的结果还没有能够得出。此前,西昌大兴横栏山遗址也曾出土了小麦,不过后来碳十四测定为唐代的植物,和横栏山遗址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横栏山遗址,和这个遗物器形、陶制陶色、纹饰都是不一样的。”周志清说,“这个遗址的时间不会太早,结合之前的一些认定,估计战国到汉代可能性最大”。
发掘现场
发掘现场
地处西南夷 生活习性大不同
十里不同天,何况是相隔约500公里的成都与西昌。安宁河流域由于处于青藏高原东麓的南北文化交流的孔道,民族迁徙和文化互动频繁,又是《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的西南夷中“滇”、“夜郎”、“邛都”三个大的部族之一的“邛都”夷活动的区域,因此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在这里生活的古人,生活习性与成都平原的大有不同。和本次发掘地同一时期的成都平原,古蜀人住房已经不再挖坑,而是采取基槽的方式,打柱洞、竖立柱。
在成都平原发掘的公元前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已经出土了水稻和小米。
除了水稻和小米,这次安宁河畔还发掘出了大豆。虽然大豆是我国原产,不过这类大豆可不是青铜时代的,而是在南诏大理时期火葬墓中发现的,火葬墓叠加在了青铜时期的遗址上,大豆是在一个火葬罐中发现的。
“过去的凉山州,属于南诏大理的控制范围,不属于华夏的控制范围,因此保留了很多南诏的生活习性。”周志清说。
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王浩野
原标题:西昌佑君镇发掘出安宁河畔最大远古聚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