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我省首期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省级示范培训班在绵阳开班。第二期培训班月底将在广安举行,两期培训班,共有来自19个市州的500位“第一书记”集中参训。“如此大规模地对‘第一书记’进行培训,在我省尚属首次。”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何选在这个时间节点进行培训?这次省级示范培训班有何亮点?下一步针对“第一书记”的培训还有什么?11月20日,该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扶贫攻坚关键期集中“充电”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刚刚闭幕。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冲刺阶段。
从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向全省115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部署,到今年8月底全覆盖选派到位,“第一书记”到村工作时间不到3个月。“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举办‘第一书记’培训班,就是希望通过系统培训,把中央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贫困村和每一位‘第一书记’。”该负责人介绍,通过培训,既是要进一步增强“第一书记”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是要提高他们驻村帮扶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贫困村精准脱贫实效。
分类培训,课程设置有差异
“考虑到各地贫困村特别是‘四大片区’的贫困程度不一样,脱贫致富的路径也不一致,所以将相似度比较高的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民族地区贫困村‘第一书记’放在一起,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贫困村‘第一书记’放在一起,分类举办两期培训班。”该负责人称,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方式选择等方面体现差异性,以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培训效果。
此次培训三大特征鲜明——
学员代表性强。在对500名参训学员的名额分配上,省委组织部采取按贫困村数量在全省所占比例确定,涵盖了中央、省、市、县各级下派的“第一书记”。
内容针对性强。既有扶贫攻坚政策解读,又有扶贫攻坚业务培训;既教授扶贫项目资金争取、使用、管理方法,又传授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技巧。
方式灵活多样。既有集中授课,又有实地调研;既邀请部分省委表彰的优秀乡、村党组织书记和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介绍经验,又组织学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研讨交流。
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5天
“下一步,我们将把对‘第一书记’的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规划。”该负责人表示,坚持“省级示范、市县跟进、全员覆盖、确保实效”的原则,省上每年将至少举办一期示范培训班,市(州)每两年轮训一次,县(市、区)每年开展一次全员培训,乡镇(街道)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经常性培训,确保“第一书记”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该负责人还表示,除了对每批次“第一书记”进行岗前培训,还将分类别开展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扶贫攻坚业务、农村工作方法等专题培训,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和示范基地参观学习,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依托互联网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展网络学习交流,不断提升“第一书记”精准扶贫专业化能力和水平。□本报记者 林凌
原标题:首次大规模培训“第一书记”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