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中心城区将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

2015-12-07 19:06   来源: 四川新闻网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马兰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7日讯 12月7日,成都市规划局举行《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解读会议,对未来成都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以及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做出解读。据悉,到2020年,从城镇到农村新型社区,成都将实现供水普及率、居民生活用气气化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焚烧处理率等指标均达到10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历史文化保护:六条历史文化遗产廊道串联

未来漫步于成都街头,居民将更加体会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

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2个历史文化名镇、3个历史文化名村、9处历史文化街区、164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优秀历史建筑、10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处大型古文化遗址及上千处川西特色林盘和古树名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通过六条历史文化遗产廊道串联,共同形成市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格局,体现出成都不同时期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特色。

在中心城区,将会构建由文物古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城格局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好金沙遗址、武侯祠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大学望江、磨子桥、华西坝和公行道校区等区域的历史建筑,宽窄巷子、大慈寺、文殊院及水井坊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唐罗城至清大城形成的古城格局特征保护,包括保护有历史价值、历史遗存的传统街道、保护传统建筑形态、传统地名及古树名木等,使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得以保护和彰显。

防灾减灾:中心城区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

规划指出,按照等级分别制定防洪标准,中心城区按照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卫星城城区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建设,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滞蓄功能,增加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实行低影响开发措施,增加雨水渗透,调控雨洪,减少城市内涝现象。

对于危险品储存和运输,危险品必须分类存储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内,中心城区内的化学危险品仓储区应集中至龙泉驿区洪安危险品贮存仓储区进行存储,并在仓库边界外控制1000米的范围作为隔离带。规划还确定了危险品运输通道,以保障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同时逐步疏解龙门山断裂带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小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

中心城区将建立集预警、应急指挥、避难、救援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包括应急避难信息指挥系统、三类应急避难疏散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等。其中应急避难信息指挥系统主要规划了1处应急指挥中心,配置应急综合信息指挥平台,用于各种信息收集、处理与发布。

到2020年:城镇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100%

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城乡一体、全域满覆盖的基础设施保障系统。在有效保障城乡发展、服务城乡生活的原则上,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多种能源并举互补,保障供给安全,发展节能型经济,禁止增加高耗能工业。

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建设“智能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性通信枢纽。

未来成都将重点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不仅按照节水型城市要求明确合理用水标准,同时还将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厂,主要作为城市环境用水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中心城区污水再生利用率将达40%。

到2020年,从城镇到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供水普及率、居民生活用气气化率、生活垃圾收集率和焚烧处理率等指标均达到10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复合利用

此外,规划还指出,成都未来地下空间利用将按照“整体规划、综合利用、分层开发、分步实施、统筹建设;与城市防灾减灾和人民防空建设相结合,保障平时合理利用以及战时、突发事件时的应急使用”等原则,统筹安排市政管线、综合管沟(廊)、地铁、地下车行通道等地下公共设施的空间资源分配。

依托地铁站点在城市公共中心、重要公共交通枢纽形成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区域,并在重点区域内建设地下公共通行系统,以促进该地区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与复合利用。(记者 李丹 戴璐岭)

原标题:成都中心城区将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