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和当地孩子们在一起 图片由武侯区新闻中心提供
开栏语
勤是指勤政,就是要勤政务实、踏实肯干;廉是指廉政,就是要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真正的勤廉,凭的是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真抓实干的热情。勤廉兼优,既是群众最深切的期盼,也应是党员干部的追求。勤,贵在奉献;廉,贵在坚持。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这样一批勤廉兼优的典型,他们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心系群众、关注民生,他们身处各行各业,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们都将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奉献中寻求人生价值。
即日起,本报推出“践行‘三严三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身边的勤廉兼优典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勤廉兼优典型,倾听他们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感人故事。
12月的甘孜,格外寒冷。为了把更多的取暖材料留给孩子们在夜间使用,来自成都的老师们擅自“做主”,把办公桌搬到了操场上,一边晒着太阳取暖一边批改作业……
“白玉”,在藏文里是“吉祥盛德的地方”。从2000年起,武侯教育开始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白玉伸出援助之手,一批批支教老师把他们的真情留在了这片热土上。从2013年8月到2015年7月,武侯区第十批支教团队的5名教师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白玉高原,用毅力坚韧在川藏线上留下了一道道踏实奉献的足迹,打造出了一个坚强团结、富有爱心和战斗力的“武侯支教团队”。
故事1
一份责任 半夜翻山找学生
去白玉支教前,杨刚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他怕自己与儿子的关系变成了冰冷的电话,怕儿子生病时无人照顾,更怕儿子不理解自己……
来到白玉后,一个叫根秋翁姆的学生让杨刚牵肠挂肚。根秋翁姆的家就在学校对面,可这天放学后快一个小时了,杨刚却突然听到根秋翁姆的姑姑四处喊她的名字,“根秋翁姆去哪里了?根秋翁姆不见了?”杨刚立即发动学校其他15名老师四处寻找。冰冻寒夜里,杨刚打着手电筒,不顾自身安危翻山越岭,“孩子去哪里了,会不会冷,有没有生命危险?”这时,杨刚想起了自己家中的孩子,心中涌动的父爱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孩子找到。
第二天,根据同学提供的信息,杨刚继续在3公里之内搜索,最后在学校附近的物品堆放间里看到了13岁的根秋翁姆,此时孩子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让根秋翁姆不解的是,此时的杨老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埋怨她。在出走20小时后,根秋翁姆终于吃上了第一口热饭。她一边吃饭一边哭,告诉杨老师她不想回家,因为家务做不好,她又要挨打。
杨老师一边给根秋翁姆的家长做思想工作,一边联系学校,让根秋翁姆先在学校寄宿,“不怕,有老师在。”杨刚说,正是对儿子的思念让他在白玉没有停下脚步,这里的孩子们需要老师们倾情投入和关心爱护,而他此时,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父亲,都义不容辞。
故事2
一份鼓励 帮一双小手打开世界
来白玉支教前,王吉恺从没想到,很多白玉孩子到过的最远的地方,竟然就是学校。
白玉二完小有一个微机室,但由于缺乏专职信息技术老师,设备送到学校后形同虚设。王吉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学校的校园网接通,然后教孩子们学会使用电脑。大部分孩子是第一次用鼠标,动作不规范,甚至有的学生把五指都放在鼠标上,王吉恺就一个一个纠正。
可有一个孩子却怎么也不愿意伸出自己的手,“难道他不愿意用电脑?还是有其他原因?”王吉恺在疑惑之余突然发现,孩子的右手食指断了一截,才恍然大悟。于是他对孩子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换一换手指操作,我们就用中指和无名指吧。”孩子终于勇敢地伸出了右手。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慢慢地,孩子不仅学会了熟练使用鼠标,他更通过网络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
“当时孩子的眼神使我终生难忘,那种看到新世界的清澈,闪着光亮的眼神。”王吉恺回想起那天的事至今很感慨。在王吉恺的手机里,还保留着很多白玉孩子的照片,没事的时候他会常拿出来看看,“虽然孩子们现在能从电视上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但看得出来,他们非常希望走出大山,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拥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
原标题:4000米白玉高原上 他们帮一双双小手打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