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成都实际,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谱写伟大中国梦成都篇章奠定决定性基础。”结合自身研究的领域,市社科院区域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余梦秋对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进行了深入解读。在余梦秋看来,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谈及“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对成都的深远影响,余梦秋表示,成都推进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战略举措,是成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理应提升自身实力,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全球配置力、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城市。”
如何实现“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奋斗目标,综合提升成都自身实力?余梦秋结合自身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互联互通水平。建设以双机场为核心、‘铁、公、航’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立体化口岸体系,进一步强化货物与服务的集散功能,提升信息通道能力和信息集散能力,加快形成通江达海、连接世界的立体交通网络,将成都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
与此同时,余梦秋表示,要着力构建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紧抓国际国内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充分挖掘成都在区域市场、基础条件、优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转型升级为基本理念,以功能优化为重点,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高端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经验,积极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提升成都经济发展的区域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深入推进对外交流,打造国际交往中心。”谈及具体措施,余梦秋说,可以充分发挥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成都独特的自然文化底蕴,提升对外交流平台,通过建设成都领馆区、积极发展国际友好城市、举办各类国际性展会、赛事等活动,全方位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成都建设成为国际交往中心。
此外,在余梦秋看来,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国际性的生态宜居城市,也至关重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塑造多元包容性的城市文化,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学校、医院和商业设施,形成生态优美的绿色城市空间、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的人文环境、便利的公共交通网络和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将成都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包容度的国际性生态宜居城市。”余梦秋说。本报记者 胡清
原标题:未来五年坚持开放发展 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