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湖水库已建成开放 十年生态封育保护引来3只青头雁鸭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备受关注的青龙湖水库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面积达4000余亩,已面向市民开放。据介绍,青龙湖区域实施了十年的生态封育保护,区域生态本底优良,湖泊、湿地、林地、草地、耕地共存,植物品种丰富,水域宽阔,水质良好,文保点位众多,野生动物生物链完整,是鸟类优质栖息场所,连续多年来记录野生鸟类200多种,其中稀有、易危、濒危、极危鸟类30种,特别是观察到3只青头雁鸭,该种群全球不足500只。
青龙湖一期堪称“升级版”的环城生态区,建设按照“生态先行、动静分区、涵养文脉、人景交融”理念,生态上充分依托生态本底和十年植树成果,保持区域自然生态格局不变,使得约3.13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综合建设工程费用节省了一半以上;根据鸟类栖息捕食繁殖等活动特点,划分出了生态禁入区;以海绵体标准,优化了游道材质和与绿地衔接的处理工艺。文态上,对王陵、朱熹宗祠等文保点位进行了“修旧如旧”修缮工作,并对外开放:结合水体蜿蜒、岛屿多样的自然格局,以手摇船、木亭、栈道等方式,强化区域山水意境。
形态上,立足成洛路等城市界面研究景观视线,疏密布局,组团成景,让生态环境充分融入周边城市;严格把握配套设施高度与体量,采用与王陵相协调的明代建筑风格和材料;片植樱花红枫等观花彩叶乔木,打造我市春赏樱花、秋观枫叶的最佳场所。业态上,将结合地铁4号线建设“P+R”交通换乘枢纽,规划了1500余个停车位,并结合成都大学和十陵街办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商业街区,带动约片区近20万人的就业发展。
林业园林形成网络体系 正申报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市林业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成都构建城景相融、山水相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有关情况。成都将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核心,以建设城乡生态本底为重点,结合湿地系统保护与恢复,全面整合山地、丘陵森林,道路、水系防护林,花卉果木基地,城区绿地和乡村林盘等生态资源,建立山丘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道相连、城区绿地和乡村林盘镶嵌的“双核两环、两山五区,两网六片”城乡林业园林网络体系,实现森林和城乡园林绿地空间合理布局。
双核分别指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环指环城生态区和第二绕城高速路两侧生态绿带。在生态用地内依托现状河流布局“六湖八区(含水生作物区)”的生态湖泊水系,并形成连片成网、开敞开放的生态绿地,结合200米生态带及楔形绿地,形成“环+楔”的绿地布局。第二绕城高速路建设两侧各500米宽的生态林带,形成环城绿廊。
两山指龙门山生态保护带和龙泉山生态保育带。其中,龙门山将重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升龙门山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拟用3-5年时间,完成10万亩的改造提升和景观景点打造工作。五区指邛崃山山丘区、龙泉山丘陵区、川中丘陵区、长丘山丘陵区和成都平原区。主要任务是发展用材林、经济林,继续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两网指市域水网和绿道网。建立“蓝脉绿网”,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系、绿道构建市域生态网络状结构。六片指为六个防止城镇粘连发展的功能明确的生态功能区。重点加强产业林、防护林、景观游憩林、郊野公园建设,促进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