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及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十三五”期间,成都将如何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如何将“绿色”的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昨日,我市举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主题,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城管委、市水务局、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新闻发布。
【市发改委】
3大举措
1扎实推进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2加快编制《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和《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
3初步梳理未来十年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
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围绕“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公布了三大措施。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扎实推进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前,市发改委已及时细化了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的主要任务、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并将进一步强化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我市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部署,开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空间开发格局,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根据国家批复的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市发改委将主要从八个方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三是推动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四是增强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全面加强节能降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六是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塑造水生态文明典范;七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八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全面支撑体系。
其次,加快编制《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和《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同时制定了分年度推进计划,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落实和持续推进。
最后,市发改委结合规划编制,围绕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化宣教及示范、基础能力建设等领域,初步梳理了未来十年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238个,计划总投资5619亿元,支撑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
【市环保局】
5个着力
1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2着力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3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着力加快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
5着力构建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完善联防联控 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
“十二五”以来,成都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为实现“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市环保局将以5个着力实施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完善联防联控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
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科学编制和实施《成都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30)》和成都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推进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环境监察稽查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制定《成都市环境保护督察方案》;探索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继续推进成都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研究;深入研究生态赔偿制度,完成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方案。
着力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整治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和专项污染治理,开展成都及周边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沱江和岷江内江流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污染治理,严控重点污染源排放,强化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后管理工作;加快构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环保“一票否决制”。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立完善岷江、沱江等重点流域和龙泉山脉、龙门山脉等重点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着力加快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环境监管执法;进一步落实完善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的衔接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及配套制度。
着力构建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完善企业环保诚信体系、公众参与机制。
【市建委】
3大举措
1全面建成环城生态区
2推进湿地、绿地、森林、绿道等生态建设
3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
让市民享受环城生态区的“绿色福利”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有关精神,将持续推进环城生态区与“六库八区”建设和推广绿色建筑。
具体工作方面,将全面建成环城生态区。作为市域“两环两山 两网六片”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环城生态区是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周边七大楔形地块内的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规划总规模187.15平方公里,其中生态用地133.11平方公里。其中,“六库八区”湖泊水系规划为环城生态区的核心内容,测算总投资约1500亿元,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自施行《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了200平方公里范围内76%的拆迁量,基本完成绕城高速两侧200米范围拆迁,全面改变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历史面貌。建成了各类生态建设项目41个、面积约60平方公里,初步呈现环中心城85公里长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
推进湿地、绿地、森林、绿道等生态建设。目前,成都已建成的锦城湖、白鹭湾生态湿地等7个湖泊湿地,面积达11平方公里,正建设高新中和湿地等项目,面积约4平方公里。还建成了非遗博览园等节点区域开敞绿地,引导社会参与,建成了锦江区秀丽东方、彩蝶园等一批一三产业联动的特色生态园区。同时,在城市通风口、滨水涵养地等区域开展集中植树,基本形成了“三山、木兰、锦江、江安、两河、犀安”六片城市森林,面积约26平方公里,正进一步强化乡土树种和彩叶开花乔木。此外,建成绿道约290公里,基本形成“一环八联”的环城绿道网络,强化了环城绿道在全域绿道体系中的内通外联枢纽功能。
此外,市建委还将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全面启动绿色建筑行动,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试点示范以培育市场,推动建筑工地绿色施工,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绿色建设。
原标题:“十三五”期间 坚持绿色发展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