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态活城
打造“杜甫千诗碑”
成都又将新增一张靓丽名片
文化,是一座城市活的灵魂,也是标识一座城市的核心元素。成都,享有“自古文人多入蜀”的美誉,曾是杜甫最重要的创作地。而今,成都将用新的形式,将杜甫的文学成就和成都情缘予以展现。这也将成为成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杜甫千诗碑”再现杜诗刻石传统
为了打造一批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今年,市文广新局将全面完成成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并向公众正式开放;重点做好邛窑遗址公园、东华门遗址公园、江南馆街遗址等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协调和推进蜀道和金沙——三星堆古蜀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市文广新局介绍,“杜甫千诗碑”项目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拟将杜甫存世的1455首诗歌以书法刻石等艺术形式进行展示,再现杜诗刻石的传统。这一项目选址以杜甫草堂为核心,辐射至浣花溪公园。其将在成都打造“800亩草堂,千诗百景”的中国诗歌文化中心,预计将于2017年底完工。
市文广新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文化惠民的服务能力和文化创作水平,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和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加对“一路一带”和蓉欧班列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举办成都室外音乐会和筹办诗歌音乐节,为我市建设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作出贡献;还计划开展一系列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成都的中小学生从小熟悉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
今年将加快安仁古镇等创建5A景区
市旅游局介绍,今年将加快安仁古镇、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花水湾·西岭雪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时还将加快推进大慈寺-太古里片区创建“都市旅游综合功能区”。
彰显自然之美,塑造优美城市生态。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有着良好的自然本底。下一步,我们将拿出最坚决的态度,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尽最大努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修复,努力让成都蓝天常在、绿水常流。
生态优城
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年内启动建设
彰显自然之美,塑造优美化的城市生态,这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成都商报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局了解到,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年内启动建设。
将建成自然文化双遗产国家公园
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拟规划形成“一带、两区、一基地”的空间结构,建设面积约为1616平方公里,建成集科学研究与物种保护、大熊猫野化放归与种群复壮、公众自然教育、独特旅游体验和社区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顶级、全球唯一”、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保护的国家公园。
“一带”区域范围为龙门山大熊猫生态保护带,包括野生大熊猫保护区(含鞍子河、龙溪-虹口、白水河、黑水河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区,该区域范围内的功能分区包括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两区”包括:大熊猫野放过渡训练科研区及国际高端生态教育旅游体验区;熊猫国际都市休闲度假区与熊猫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区。该地域范围的功能分区含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一基地”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拟扩建
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都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现位于成华区和新都区范围内的面积将扩展至2.1平方公里。这一研究基地现在占地约1000亩,扩建后的面积将达到现在的3倍多。以扩建后的成都熊猫基地为中国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研究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中心,建设横断山脉珍稀濒危动物救护中心及中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基因资源库。
而现“野放中心”将扩建至8平方公里,建成“中华熊猫谷”,主要包括大熊猫野化放归过渡训练区、大熊猫及伴生动物饲养繁殖区、半生态放养实验区、原生态放养实验区、救护检疫及安置区、接待服务区和科研教育区(核心区),同时规划郊野远足及露营区和自然生境区,上述九个功能板块总规模面积为55平方公里。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李娅 叶燕 王垚 李彦琴
原标题:要把成都建设成什么样的城市?这里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