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的经济行为,从来都受到激励机制和市场规律约束。创业环境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比人才资源本身更重要。
只有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由市场力量来主导,创新创业的推动才会更持久,创新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才会更宽广。因此,成都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着力破解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去越过科技资源沉睡的“死亡谷”。
再聪明的大脑,再好的点子,没有资金支持,都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成都用财政资金“投、贷、贴”的方式,构建起“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者雪中送炭。
孵化器是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母体”。孵化器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者是否能成功。因此,成都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扶上马送一程。
“菁蓉汇”平台,则成为创新创业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企业家、创投机构、孵化载体、高校院所代表济济一堂,为创新创业者打造出免费的巴菲特盛宴,把“有钱人的口袋和有智慧人的脑袋”结合在一起。
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责任。成都的努力,是要让更多的创业者愿意到成都当“蓉漂”,让他们“宁愿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座城市;即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这里”。
从“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成都科学城建设,三大抓手犹如创新创业的“三驾马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成都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鲜活经验,铺设前进轨道。
(四)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汇聚全球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方能汇聚最大创新动力,当成都成功举办首届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通过这个面向全球、视野更大、格局更广的创新创业平台,向全世界发布五点“成都共识”,意味着这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的城市名片已经越擦越亮,意味着创新创业的氛围已经深入人心。
“创业教父”牛文文说,如果选三个中国创业最热的地方,一定有成都一席——这是对现实的总结。
聚美优品CEO陈欧说,在未来五年和十年,成都就是中国的硅谷——这是对前途的展望。
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证明他们所言非虚。
这样的增长,是成都2015年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的重要支撑,也是成都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增长目标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带来增长质量的改善。
创新,正是成都过往爬坡上坎的强大动力,也是成都未来披锐攻坚的强大武器。
2016年,成都为提升全社会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明确提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家以上。
当满载理想的“创新创业号”列车提档加速,澎湃的动力必能穿越冬天的关口,驶向春天的广阔天地。而每个蓉漂和创客,以及这座城市中的所有人,都是这趟列车上的乘客,并作为这个进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分享者,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成都商报评论员
原标题:创新引领成都经济过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