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
烧黑的苏铁17天后发新芽
2月17日,保护区内,被烧过后的苏铁,叶子荡然无存,躯干部分黑黢黢的,像是成了焦炭,毫无生机。
李学梅说,实验后观察测温板,大火最低温度近200℃,最高则超过500℃。都烧成这样了,苏铁还能存活么?不少人心中有疑虑。
“看,这里已萌发出新芽了。”李学梅指着一株苏铁顶部说,火烧实验实施后,到现在17天,苏铁已经发出新芽,再过一段时间,会长出新叶。
目前来看,这次实验效果不错。经检查,苏铁周围的杂草灌木被烧光,叶子背面的蚧壳虫卵也被烧死。此外,火烧后产生了大量腐殖土,对苏铁的生长有利。
实验如果成功 防火压力或将大大减轻
每年11月至次年6月是攀枝花的旱季,严防森林火灾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每年保护区为此在人力、财力上投入非常大。在外围,一般采取挖防火隔离带的方式,同时,严防有人在保护区内用火。
李学梅说,如果这次火烧实验最终能成功,证明苏铁并不怕火烧,那么,通过人工干预火烧计划,在每年旱季将保护区内的杂草、灌木烧除,保护区内的防火压力也将减轻不少。
对话
其他野生物种或许也可用火烧法保护
华西都市报:为何在500℃的高温下,苏铁都烧不死?
李学梅:首先,苏铁皮厚,耐高温。此外,其体内淀粉含量多,能抵御大火袭击。同时,攀枝花苏铁一直生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形成了耐高温、耐寒的习性。实验中,大火只是将野草灌木烧过之后就灭了,不会对着苏铁一直燃烧。
华西都市报:就濒危物种的保护而言,这次实验有何意义?
李学梅:这项实验的更大意义,在于能对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低强度人为控制火烧实验,苏铁新生叶片中有机碳含量升高,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样地内的有机碳、硝态氮含量明显上升,土壤微生物量、Ca、Mg、Al、C、N含量也略有升高,说明火烧有利于增加林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生长的光照条件。火烧还清除了枯枝落叶层,降低了火险隐患。
华西都市报:这种火烧法,还会用于别的野生植物保护吗?
李学梅:保护区内,野生云南梧桐以及五柱滇山茶、栌菊木等国家保护植物也普遍耐火烧。此次实验,苏铁并非唯一实验对象。通过这项实验,期待寻找到每种植物耐火的温控点,然后实施人工火烧干预,在保护植物的同时,清除堆积物和杂草灌木,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多赢局面。此外,也能为其他地区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华西都市报记者 徐湘东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保护区提供
原标题:保护“植物活化石”苏铁用火烧!没开玩笑真的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