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
——摘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人物名片
陈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科技管理学会(AIMOT)会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国际行政学院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铁路科技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等。
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成都“十三五”时期的突出发展产业,同时成都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轨道交通加密成网,到2020年,成都地铁(含轻轨)运营里程500公里,在建里程150公里以上。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贯穿的“十三五”规划中,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有何优势?成都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面临怎样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可以如何立足优势,抓住机遇,促进成都产业转型升级?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院长陈光。
话优势
成都域内轨道交通发展“先天富足”
产业链布局完整度在全国名列前茅
没有轨道交通现代化,也就没有一座城市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现代化。在陈光看来,轨道交通是丈量一座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尺,而他认为成都在轨道交通发展方面是具有优势和特点的。
“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布局完整度在全国名列前茅。”陈光认为,成都域内具备研究设计、教育咨询、装备制造、土建工程、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拥有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中铁西南院、中铁二局、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等院校机构。同时,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完善、发展快速。陈光指出,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成都“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成都市轨道建设将“加速成网”,以每年投运两个项目的进度,实现轨道交通全域覆盖。“畅通快捷的市域铁路、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多制式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全域轨道交通体系正在形成。”陈光说。
此外,陈光指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开始进入新时期。成渝高速铁路开通在即,成贵铁路、川青铁路(成都-格尔木)、成都-西宁-张掖铁路开工建成后,出川铁路大通道将变成11条。陈光认为,出川轨道交通发展将是成都市“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任务,也将成为成都轨道交通发展的新优势。
谈机遇
国家西向战略助成都轨道交通“后天滋养”
轨道交通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崭露头角
成都的轨道交通发展不仅有优势,“十三五”时期更面临战略机遇。在陈光看来,国家战略转型使得成都成为新一轮开放创新的前沿。“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京津冀一体化、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成都位于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战略交汇处,具有独特的站位,从过去的‘三线’变成国家实施西向战略的‘前沿’。”
他进一步指出,在增强蓉欧快铁运营效率基础上,成都在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要载体的国际产能合作中有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轨道交通企业已先行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崭露头角,比如新筑股份公司作为全国六家企业之一,已入驻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具备在整个俄语区进行产品销售的条件,”陈光介绍道,“中铁二院也以工程总承包商的身份在白俄罗斯打开了市场……”
此外,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成都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已在推进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建设及研究工作,近期拟建2-3条连接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通过先期示范带动,有望促进现代有轨电车成为连接中心城区与近郊区县的一个重要交通方式,进而激活市场对现代有轨电车产品的需求。”陈光分析说。
提建议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腾飞前的“羽化”
抓住国家“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启动时机
在深入分析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优势和所面临机遇的同时,陈光也向记者表示,成都在区域内轨道交通资源整合与效率、轨道交通技术突破与专利保护、轨道交通企业海外业务风险评估与规避等方面还存在挑战。
正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发力之际,正值成都打造“世界轨道之都”之时,成都应当如何立足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陈光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陈光建议,更加明确地把轨道交通产业列为“十三五”成都先进制造业中的优势重点产业。成立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协作机制,统筹谋划和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各项工作。推行由政府部门、企业、驻川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参加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国家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
同时,制定轨道交通产业目录,形成错位发展。陈光认为,从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格局看,地铁车辆、国铁(高铁、普铁)车辆市场基本已被中车集团等垄断。他建议充分利用国家对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以及地铁审批、运营权限下放机遇,以现代有轨电车、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为突破口,壮大高铁和城轨零部件配套,发展研发设计总包高端环节,提升轨道交通产业水平,把成都打造成中西部第一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此外,陈光还建议增强现有制造企业总装生产能力,有效拉动本地配套产业及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及市场扩张)的发展,发挥好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带动作用;扶持本地引领作用的企业,如铁二院(轨道交通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新筑路桥(基本具备轨道交通整车制造能力)等龙头企业发展,给予更大力度地支持,通过“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本地配套企业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最后,陈光强调要建好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作为轨道交通产业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是成都难得的独有资源,应着力支持加速推进其建设,并建立高铁知识产权数据库。”他建议将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并抓住国家“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启动时机,争取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相关项目进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推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本报记者 温珙竹
【代表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罗霞:
成都市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良好 未来值得期待
“目前,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地铁1、2、4号线;到2016年年底,预计运营、在建里程将达到465公里;同时还制定了中心城区织密成网、天府新区基本成网的‘两城网’规划……”说起成都的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全国人大代表罗霞如数家珍。
她表示,成都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从城市轨道交通和对外轨道交通两个方面来看。除了开始所说的城市轨道交通,“成都市对外轨道交通将在既有的成渝、成昆、宝成、达成出川铁路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7条高标准出川铁路通道,构建成都对外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铁路运输网络。”罗霞介绍道。
轨道交通作为众多交通运输形式中的一种,正成为成都市突出发展的产业。对此,罗霞表示,由于轨道交通产业集合了研发设计、咨询服务、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整车生产、运营管理、维修服务等多条子产业链,系统产业链长,是成都市交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的四个“突出发展”产业之中。“成都市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值得期待。”罗霞说。
作为贯穿“十三五”规划的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成为轨道交通发展的大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罗霞表示,在此背景下,成都轨道交通可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样的特点,科学研究与规划,在条件可行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轨道交通制式来满足对应的出行和运输需求,形成对外铁路、市域铁路、地铁、有轨电车、轻轨等多制式衔接顺畅、层次分明、畅通快捷的全域轨道交通体系。
同时,她还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可借助轨道交通产业链条内容丰富、与其他行业广泛联动的特点,通过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带动设计管理与咨询服务产业、土建工程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等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此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助力成都市产业地位在西部、全国,以及世界范围的全面提升。”
对于日前部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加快打通出川高铁通道 将成都建成高铁枢纽城市”提案,罗霞表示非常同意这个建议。“加快打通出川高铁通道可推动成都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打造国家高铁网节点城市,巩固成都市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与航空和公路一道,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综合交通优势。”不仅如此,罗霞还认为其可推动成都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双向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把成都建设成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罗霞也建议加大对成都航空产业建设和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成都市进行了新一轮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希望能够加快审批进度,使得轨道交通尽快成网,满足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的需求。”
【记者手记】
速度与激情
——成都正加快建成“世界轨道之都”
3月4日,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上,部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就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打通出川高铁通道,将成都建设成为高铁枢纽城市。事实上,成都始终坚持把“交通先行”战略摆在“五大兴市战略”首位,大力推进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设施和产业发展。
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成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在“交通先行”战略的引领下,成都在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十二五”时期,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建成投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获批立项。成兰、西成等9条铁路启动建设,蓉欧快铁实现双向开行,开通运营两条地铁线……
作为一种公共交通运输形式,成都轨道交通在方便市民出行等民生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地铁,从2010年第一条线路开通开始运营,到目前已安全运送乘客累计超过9亿乘次。在数次客流“大考验”如糖酒会、春运、国庆等期间成都地铁都稳定“发挥”,平稳运送乘客,其中最高单日客流突破了122万乘次,极大缓解了运输压力,为乘客出行带来便利。
作为一种交通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是成都确定的突出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其所具有的产业链条内容丰富、与其他行业广泛联动的特点,使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成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成都轨道交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月,成都启动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将达到1730公里;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共建城市轨道交通重大示范项目,加快打造“世界轨道之都”;3月,部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成都建设成为高铁枢纽城市……
高速度穿梭于城市与城际之间的轨道交通,沿着明确的方向和轨迹,坚定地快速前行。它们广泛交错布局,构成了一座城市的大动脉,不断为成都这座城市注入最鲜活强劲的动力。从地表到地下,轨道交通深深渗透进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成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时期,成都还将带着激情不断布局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到2020年,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00亿美元,其中,装备制造达到500亿美元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西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修和检测基地,‘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成为目标。可以想见,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将高速穿梭在成都这片大地,为成都带来更多鲜活发展动力。
本报记者 温珙竹
人民网记者 陈曦 王洪江 王波 摄影报道
原标题:插“供给侧”之翅 让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