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两会,人民在倾听,世界在倾听。最动人的声音,发自人心深处。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里,人们读出了深厚的民生情怀。这情怀,体现在与赫哲族人大代表共话“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的前景,体现在询问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的细节,体现在“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的工作思路,体现在“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从黄浦江畔到林海雪原,从三湘四水到雪域高原,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次成为激荡13亿人梦想的时代强音。
国家大事连着百姓心事。两会既是共商国是的盛会,也是承载人民期待的民意平台。今年两会,不管是会场外的关切,还是会场内的热议,民生一直是重要聚焦点:就脱贫攻坚谋划精准有效之策,从“多校划片”思考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从号贩子现象探讨医疗改革……备受关注的“部长通道”上,问答之间,就业、养老、房价等民生热点不断回荡在麦克风前。大量议案提案中,民生更是重要关键词。瞩目两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浓浓的民生情怀,代表委员热烈的民生谋划,人民群众的民生期待,在同频共振中画出了梦想的同心圆,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镌刻在“十三五”发展的旗帜之上。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每逢两会,都是民生答卷的评分时刻。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散发着民生的温度,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高度契合。在青海代表团,来自农村的毕生忠代表畅谈了村子的巨大变化,高兴地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把你喜欢得不得了!”朴实的话语,折射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深刻启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万众归心、汇聚磅礴力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向着全面小康目标冲刺,我们距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面临的困难挑战也纷繁复杂。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抓民生工作必然是从实际出发、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从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到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再到补齐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短板,都要求各级干部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实,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怀着真情,更要多办实事,才能把好事办好,让民生工作成为凝心聚力的强磁场、实现梦想的推进器。
春为岁首。在春天召开的两会,总是寓意着希望与生长。正在审议讨论中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向人们展示着新的民生图景: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在新的五年中获得新注解。让民生情怀进一步融入改革发展,用实干担当托举起亿万人的梦想,我们必将向人民交出更精彩的答卷,向世界呈现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原标题:新华社评论员:从总书记“两会时间”感受民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