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每十个户籍人口中,就有一个人投身于创新创业。如何让“创客”无门槛起步,无障碍创业?如何吸引国外“创客”到成都吸金?3月15日,成都市政府发布《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 规划》,未来10年成都创新发展蓝图勾勒指尖。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到2025年,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超过200只,将有超过3000亿元的投资支持创新创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00家,全市人才总量突破500万。
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成都本土高校的轨道交通、口腔医学、通信工程等优势领域,未来十年将占据相当分量的国际话语权。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介绍,成都将建立若干具有国际一流水准、多学科交叉的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与全球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国际科技中心,推动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其中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微电子、通信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优势学科,将完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国际同类一流学科为参照的学科评估制度,建设若干科学研究院和研究中心。
此外支持中科院成都分院、核动力研究院等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在高能物理、光电技术、核动力设计等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大力支持成都大学加强与国际知名护理学院及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打造世界一流护理学院。
海外人才来蓉创业 收入与国际接轨
“下个月,菁蓉汇将走进韩国,吸引韩国的‘创客’来成都的中韩产业园发展。”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介绍,成都到国外揽“创客”,并不是首次。去年在美国硅谷的“菁蓉汇”,效果出人意料,由于慕名参会的人太多,现场临时加了四排椅子。
“不仅是要吸引海外人才来成都,还要给在成都的留学生争取创业的资源。”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局长林涛介绍,在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等重点区域,将规划建设人才聚集、机制灵活、创新活跃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让海外人才有实实在在的便利。
比如,简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外汇结汇手续,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科研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创新和健全人才工作、学习、生活与国际接轨的配套服务。在试验区内建成类海外学术环境,形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特区等。
“僵尸企业”也能支持创新创业
刚刚踏出校门的年轻“创客”,要想在低成本、便利化和要素全的环境中起步,并不容易。为此成都市政府开动“脑筋”,把“僵尸企业”的资源也动用了起来。
“‘僵尸企业’的退出市场,不是简单的关闭了事。这些企业闲置的设备资源,可以转化给刚起步的创业者。”丁小斌介绍,政府将引导高校院所、工业园区、企业进行闲置楼宇、库房、工业厂房升级改造,转换为各类创新创业专业孵化器。
此外,成都市也在探索高校的实验室资源对社会共享。“比如西南交大的机械研究学院的机床,可以探索开放给社会,让‘创客’也能使用。”丁小斌举例说,成都市将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移转化。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加强产业链企业配套协作。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
原标题:发挥“僵尸企业”余热为创业者起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