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路九思巷3号冯家大院
龙王庙正街28号邱家祠堂
闹市中的一所老宅,可谓喧嚣中难能可贵的清幽。但居住其中是何滋味?
近日,成都市的李女士将列入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自家老宅门板拆除,不仅被相关部门制止,甚至还将面临罚款(新闻回顾>>>)。这让更多人意识到,住在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之中的居民,对所居住的文物建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成都闹市中,被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老宅不在少数,这其中部分老宅尚有居民居住生活在内,而他们的生活却与公寓小区中的生态截然不同。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走进李女士旧宅所在的冯家大院和位于龙王庙正街的邱家祠堂,这两个院子都被列入成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记者发现,老宅中的住户们,总有一颗心悬在对宅子的保护和责任上。
安全/
防火第一
晚上用电开关全关闭
隐匿在高楼与车流之中的邱家祠堂,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是邱家祭祀先祖的地方。如今它是一个拥有30几户人家的大杂院,其中接近20家是租户。邱家祠堂的牌匾已不知去向,进门处的石刻上标注着“成都市历史建筑”。大门通往院落的长廊里,每根古老的木柱子上都挂着一个消防栓,因为这是唯一的消防通道。
进入院落中,房梁上的粗电线缠绕着。住户吴刚(化名)告诉记者,这是房子被纳入保护后重新安的,为了防止电路老化起火。正在院中灶台上做饭的他格外谨慎,关煤气罐的时候拧得特别紧。他说,防火是院中人第一要紧的事,这事,“有关部门的人来培训过好几次”。
吴刚一家每晚睡觉时,都会把所有用电开关都关掉。住在这里20多年的他,已经习惯了30多户共用一个旱厕,习惯了每家一两间窄小的房间。现在他也在习惯着古宅挂牌后,自己应保持的警惕和责任。
原标题:防火防盗要培训 巡查修缮有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