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少不入蜀”,但如今,四川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相对闭塞的内陆省份了,尤其是随着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核心以及创新创业中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蓉漂”。
李进辞去了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公司化合物科学全球总监职务,回国创办了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
李进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后到英国深造并取得英国国籍,现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成员。
赴英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李进都没有回过中国,直到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研究人员的一次合作,让他目睹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之后由成都主办的一场生物医药行业峰会在高新区举行,作为演讲嘉宾的李进受邀出席。后来李进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在一系列考察并与成都当地官员谈话后,3年多以前,在成都市的扶持下,李进成立了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并落户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在当时,这种类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并不多见,但目前,高新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00余家。
李进表示,成都生物医药行业基础扎实,政府对发展生物医药行业非常支持,给了他回成都创业的信心。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拥有丰厚的教育和人才资源:53所高等院校、3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76个。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下设多家医疗和科研机构,集国内顶尖医科大学和医院于一身。
成都市对李进的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3年的房租减免、创业启动资金和各种补贴,截至目前,公司陆续收到的政府扶持资金已超过3000万元(约合460万美元)。
李进表示,成都有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和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其公司120名员工中有一半都是海归人士。
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同10余家国外生物制药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去年下半年还签订了5000万元(约合760万美元)的商业合同,而目前正在商谈的合同金额达1亿元。
据李进介绍,先导公司流水线上已有30种生物技术药物,并计划就其中三种药物提交临床研究申请。
李进还表示打算成立两家分公司,其中一家已选址波士顿,而另一家则可能选在牛津或剑桥,这样可加强与国外机构的合作。此外,他还计划与全球十大生物制药企业合作,在成都建立大型实验室。
求贤若渴
李进是成都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的典范。
截至去年底,成都拥有两院院士34人以及旨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9人,位居同类城市前列。
2月14日,成都宣布十条最新人才政策正式出炉,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约合3.07亿美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全球精英汇聚蓉城。
成都的人才新政有望吸引更多如李进这类海外人才来蓉,带来更多元化的研究成果和思维火花,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精英的创新创业之地。
成都市人才办主任敬斌表示,人才是成都成长为创新驱动为主的城市的关键所在,成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这将有力助推成都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敬斌表示。
根据该政策,按照人才类别和水平,将引进人才分为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地方高级人才,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和120万元的资金资助。
根据“成都人才新政十条”,计划每年遴选5个左右重点人才(团队)项目进行综合资助,其中针对国际顶尖人才中获诺贝尔奖等世界知名奖项来蓉创新创业的,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综合资助;对顶尖团队中属于国家(国际)重大战略项目的,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
该政策鼓励当地高校、组织机构、研究所以及中介机构参与,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才。同时,政策还专设“伯乐奖”,全面多渠道引才,对于成功引进高端人才的伯乐们,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资金。
另外,为有效解决引进海外人才须“硬着陆”的问题,拟建立中国(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有助于推动海外人才智力成果在蓉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成都还将成立规模不少于100亿元的各类金融扶持基金,对完成上市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同时,对本市工商企业、单位、团体组织等首次采购新产品的,给予采购单位不超过实际采购价25%的资金补贴,金额最多可达500万元。
高水平服务
成都市将对创新创业给予全方位服务。
计划搭建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产业孵化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综合服务平台。
针对专家人才重点关心的办事流程、户籍、住房、医疗等问题强化了保障措施。
对高层次人才中有住房需求的,由所在地按最低80平方米、最高200平方米的面积标准提供住房或发放购置、租赁补贴。
增加外籍人才认定单位,为外籍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签发5年内长期居留证件或5年内多次出入境有效访问、贸易或人才签证。
成都还将在人才聚集区增设出入境服务站,为外籍人才就近提供住宿登记申报、签证证件到期提醒、出入境政策咨询等服务。
设立创新创业人才杰出贡献奖,对于在成都创新创业5年以上且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经评审认定,授予“成都市杰出人才”荣誉称号,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成都人才政策助力本土人才成长
今年年初成都发布的一系列人才新政,不仅为全球创业人士、科研人员及专业人才来蓉创新创业带来了福音,也非常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四川人王暾表示,很高兴能看到今年2月实施的“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尤其是本土人才自主培养计划。
根据成都人才新政,深入实施三项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为当地优秀青年、行业专家和骨干等人才提供机会和平台。
“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在科技创新、经营管理、金融服务、技能技艺等10大领域,每年遴选培养100名左右急需紧缺的中青年骨干人才,给予每人30万元的资助。
“创业新星”计划,每年选拔和培育100名左右创新能力强、创业项目优、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大学生)人才,给予每人20万元的资助。
“产业实用人才开发五年行动计划”,将在未来5年培育5万名左右技术、管理和技能人才,引导企业依据贡献度进行特殊奖励或实行股权、期权奖励。
现年41岁的王暾表示,汶川地震的现场照片深深地刺痛了他这个四川人。后来他决意在四川省会成都创建减灾研究所,专攻地震预警。
“公司起步时,成都高新区提供了250平方米几乎免费的办公室,资金扶持更是给公司雪中送炭。”王暾说,“高新区还帮助公司成功申请到科技部的专项资金。”
在政府的支持下,王暾团队研发出了地震预警系统的雏形,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到目前为止,该预警系统连续成功预警达29次,且覆盖中国国土面积220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地震预警系统。
“如果不是政府的大力扶持,当初的研究不可能进行得这么顺利。”王暾说,“今天的成功不仅归功于我们的团队,还要感谢成都的创新创业政策。”
在新政对本土优秀人才的指引下,王暾表示,他非常期待看到更多的当地英才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耀眼成绩。
成都人才资源丰富,而且近年来本土人才日益成长。成都品果创始人兼CEO徐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徐灏所创的公司坐落于成都天府软件园,这里的企业孵化场为成都IT创业者们提供专业的孵化平台。
得益于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以及良好的服务和创业平台,徐灏的公司迅速发展。
由品果科技研发的摄影应用Camera360目前在全球已经拥有近6亿用户,今年这一数据将有望突破8亿。
三星电子在2月举行的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其最新旗舰手机产品“三星Galaxy S7”系列。就在该型手机的相机中,使用了来自成都品果科技的内置滤镜。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成都拥有389万的人才资源,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加。成都的53所高校拥有超过70万的学生,每年都有28万的高校人才走出社会。许多毕业生都选择留在这座富有机遇和挑战的城市。
(原载3月24日法国《费加罗报》03版)
原标题:海归生物科技专家蓉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