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干部,用数年如一日的善行义举,诠释着对他人、对社会的拳拳关爱之心;她是一名80岁高龄、6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历经世事坎坷,敬党爱党之心从未褪色。李国宾,一辈子对自己“抠门”,却先后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3万元,并在全国“扶贫日”四川活动中,率先以个人名义捐赠4万元,成为四川公募活动社会捐助第一人,先后被评为“成都榜样”“四川十大扶贫好人”,被群众誉为“爱心婆婆”。2月1日凌晨,在租住的小屋里,老人与世长辞,留给世人无尽的感慨与感动。日前,本报记者多次走进老人生前居住的街道、社区、邻居身边,听大家讲述老人生前的点点滴滴,力争还原在党性引领下,一位老人熠熠生辉的善举。
“李孃一辈子对自己抠门,却先后向党组织交纳大额党费3万元,并在全国‘扶贫日’四川活动中,以个人名义捐赠4万元。”日前记者在成华区采访时,万年场街道一名刚入党不久的年轻小姑娘忍不住擦起了眼泪。小姑娘口中的“李孃”,名叫李国宾,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党员,自己清贫一生,却缴纳大额党费3万元、以个人名义在全国“扶贫日”活动中捐款4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先后被评为“成都榜样”“四川十大扶贫好人”,被群众誉为“爱心婆婆”。
生活节俭
却交纳3万元党费
“黄干事,我们有位老党员想申请交纳7万元的党费,请问程序上应该怎么处理?”2014年5月的一天,成华区万年场街道干部黄钟瑶接到一个来自槐树店社区的特殊咨询电话。
“我们街道和社区还没有接到过这么大笔的党费。”接到电话后的黄钟瑶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在向成华区委组织部汇报情况后,黄钟瑶随同老人一路来到了社区。
“花白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外衣。老人虽然已近80高龄,却精神矍铄,思维清晰。”黄钟瑶回忆着告诉记者,据老人的邻居介绍,李国宾老人一人租房独居,平时生活节约到抠门,并且患有严重心脏病,之前住院时医院还下达过病危通知书。每个月除了药费、生活费、房租后,她自己2000多的退休工资也所剩无几。“李孃,您身体不好,以后还需要钱治病,您能不能再考虑下。”出于对老人身体情况的考虑,第一次见面时,黄钟瑶委婉地劝说了老人,但老人的一席话,却让黄钟瑶再也无法开口,“我是党员,一辈子深受党的教育和培养。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只能用多交党费的方式回报党组织。如果街道不收,我就自己交到区上,区上不收,我就交到市上。”
当日,万年场街道和成华区委组织部就和老人经过了多次协调,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李国宾老人同意当天先交3万元党费,剩下有需要再交。“过了没几天,李国宾老人冒着大雨带着刚取的3万元钱到街道找到我。当我陪她去银行交纳党费后,她灿烂笑容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个老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回忆陪同李国宾老人交纳大额党费的场景,黄钟瑶感动地说,“她还再三叮嘱我,这是一个党员该做的,不要对外说。”
时隔一年再捐4万
成四川公募活动社会捐助第一人
“四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还有不少贫困地区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是党员,要为党为国家分担应尽的责任。”在采访的过程中,万年场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去年全国“扶贫日”四川活动时,李国宾在一张信签纸上,留下的亲笔话语。
“还是省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来慰问李国宾老人时我们才知道的。”一边擦拭着眼睛,黄钟瑶一边回忆着当时的场景,“省扶贫办打电话到我们社区,说我们社区有位老人捐了4万块钱,当时我们都很吃惊。”
据黄钟瑶的介绍,李国宾的这次捐赠,源于老人在电视上看到扶贫活动的一则消息。“她多方打听到省扶贫办的地址后,早上7点就出门了。辗转两趟公交车后,边走边问步行3里路,赶在上班前守在了省扶贫基金会门口。”省扶贫办当时负责该项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情况。随后,老人拿出了4万块钱的现金,要求全部捐献给贫困地区。“我身体不好了,这是我所有的积蓄。”谈及李国宾捐款时的情景,省扶贫办工作人员施春华仍记忆犹新。“后来我们去老人家里慰问时才发现,她租住的小屋十分简陋,连一样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90年代的老电视机。”施春华如是说。
“当我们告诉李国宾老人,她的捐款已经用于四川四大贫困地区建卡贫困家庭成员白内障清障手术。做完这个手术后,原来看不见的人又能下地干活、缝衣做饭时,老人高兴欣慰的表情我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施春华回忆着说道,“干了扶贫工作那么久,感受到很多社会正能量。而李国宾老人那样无私回馈社会、善举传递大爱的老党员,仍然带给我们满满的感动。”
组织活动
总是最积极的参与者
“小万,我的退休金涨了,按规定我交纳的党费也要上涨,这是我今年的党费200元。”今年1月12日,李国宾早早来到槐树店社区交纳党费,这次交党费,也成了老人人生的最后一次。
“在我负责收取党费的几年里,李国宾老人总是第一个交纳全年党费。”槐树店社区居委会委员万宁回忆着告诉记者,李国宾爱好广泛,平日里经常到社区图书室借阅书报,尤其爱看《人民日报》《成都日报》《求是》这类党报党刊。“离开社区时还会把前期没有看过的报纸一并带回家阅读。即便这两年修路,交通不方便,李国宾老人也会每半个月来借阅一次。”万宁说道。
“李孃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她的读书笔记、报刊剪辑已经把书桌的三个抽屉塞得满满当当。她经常给我说,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要保持上进心,要坚持学习。不学习就不知道中央有什么要求,共产党员最怕的就是思想上掉队。”照顾李国宾老人多年的邻居黄向红对记者说。
作为老党员,在槐树店社区的党组织活动中,李国宾老人总是最积极的参与者。虽然高龄,李国宾老人每次参加支部活动总是将一头银发梳理得顺顺溜溜,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每逢有大的会议或活动,她也总是早早来到现场,帮着摆放资料杂志、做准备工作。她是社区“金牌党课讲师”,剿匪镇反的惊险、纪检工作的庄严,都是李国宾的讲课内容。平日里的活动,李国宾总是抓住机会,既给支部党员讲,也给社区小朋友讲,用亲身经历教育劝导党员要惜福感恩、要公私兼顾、要勤俭节约。老人还拿出年轻时候的劲头学习党内新纪新规,并发挥熟悉党务的特长,担任支部组织委员,主动为支部建设出力献策。
“考虑到她年纪大了,有时候稍微远点的活动就没有通知她了。事后她知道了还有点小情绪,再三强调自己身体没问题,能参加。还多次给我们说只要是党员参加的活动都必须通知她参加。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李国宾老人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万宁说道。
本报记者 王丹 赵荣昌
原标题:无私奉献 铸就党员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