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城建攻坚2025规划:读懂城市建设九大任务

2016-03-29 07:42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马兰

十年之后,我们的城市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回答这一问题的规划蓝图已经绘出。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成都市城建攻坚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介绍。据了解,《规划》已于日前正式完成编制并印发。

九大任务 确定了具体发展目标

该《规划》是我市首次按照全域、全口径的原则制定的城建领域建设规划,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全市范围内的城镇体系建设、综合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旧城更新、智慧城市等内容。按照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成都将着力于项目推进,以优化城市格局为重点,以提升城市价值为核心,以增强城市功能为基础,以改善城市品质为突破,全力夯实国内一流的城市基础条件。

而为将蓝图变为现实,《规划》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九大任务,确定了具体发展目标。这九大任务分别为,对外交通枢纽、新型城镇体系、市域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城市更新及风貌特色塑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其中,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2025年,我市将形成中心城区、天府新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在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到2025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而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将建设国内一流、两化融合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形成智能驱动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体系,集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

“三步走” 形成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

成都将实行“三步走”战略——到2018年,努力构建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化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发展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国家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提供基础支撑条件;到2021年,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改善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为基本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到2025年,城市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环境宜人的现代化城市,为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在制定《规划》时,为了量化推进工作,共细化了7大板块38项具体指标,包括城镇化率、公交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城市道路网密度、文教体设施分级配建等等。

今年重点 实施城建攻坚项目1926个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规划》,我市制定了《成都市城建攻坚2016年度计划》,细化了工作推进表,将责任明确到各个部门,充分发挥重大城建项目对全市“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基础性作用。

2016年,成都将重点实施城建攻坚项目1926个,项目总投资8000亿元,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800亿元,力争实现2000亿元。其中,实施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重大项目260余个,如开通运营地铁3号线一期,加快建设11个轨道交通项目,实施成渝高速入城段等3个快速路建设,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试点。

延伸阅读

读懂城市建设九大任务

【对外交通枢纽】

最亮数据——2025年,我市市域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70公里左右。

记者解读——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市域内高速公路总里程为755公里;十年后,这一数据将攀升至1170公里,届时成都将拥有更多通达四方的高速公路,交通优势进一步显现。

其他内容——稳定中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和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巩固国内第五大铁路枢纽的地位,努力构建国家向西开放的铁路门户枢纽,构建连接“一带一路”交通大通道,形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西部地区的对外高速公路交通圈。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实现航空旅客吞吐量7500万人次和年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铁路年旅客发送量达到11000万人次,国际快件中心业务量超过1200万件/年,铁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年。

【新型城镇体系】

最亮数据——2025年,形成“18610+68”网络化城市群。

记者解读——十年后,大城小镇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城乡交融的城镇群将呈现出来。

其他内容——按照“独立成市”的理念和“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将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市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建设1个特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双核)、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以及68个小城镇,形成“18610+68”网络化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市域综合交通】

最亮数据——2025年,中心城区实现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记者解读——到2025年,平均每10个选择非步行、非骑车出行的市民中,就会有8个选择公共交通,如公交车、轨道交通。

其他内容——构建以双核为中心、覆盖市域城镇体系的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市域快速路网体系,强化城市核心区交通功能。全市轨道交通在建和通车里程达到1200公里, 轨道交通实现全域覆盖,“双核”加密成网,市域快速路总里程达到1040公里,中心城区“三环十八射”290公里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天府新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5%,全面建成公交城市。

【市政公用设施】

最亮数据——到2025年,建设综合管廊800公里。

记者解读——“拉链道路”是每个市民都深恶痛绝的。而综合管廊的建设,将地下管线放在专属的地下“房间”中;维修时,通过预留的维修井下去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开挖道路了。

其他内容——构建与新型城镇体系相匹配、区域一体化的市政公用设施支撑体系。实现全市城镇供水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100%,城市防涝能力全面提升;成都电网最大网供负荷提高至1400万千瓦,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6%以上。

【公共服务设施】

最亮数据——2025年,形成中心城区、天府新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卫星城和小城市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记者解读——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就在身边,这不仅会大大提高生活的便利性,也会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其他内容——通过建设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美术馆、成都大剧院、成都音乐厅、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国际化、现代化的重大文化体育支点项目,提高市级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推进全域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布局,强化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卫星城、区域中心城扩散,提高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发展品质,增强人口承载力。

【城市生态环境】

最亮数据——到2025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记者解读——出门见绿,将成为成都市民的“新常态”;越来越多的绿化将把城市环境变得更好。

其他内容——成都将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全面形成“山、田、河、湖、林”生态保护体系,基本建成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和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文明典范区。通过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实现城市森林覆盖率41%,城市绿地率达到40%,绿道系统全域覆盖;通过重点规划建设20座水库、50个湖泊湿地、10座再生水厂及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举措,实现全市水功能区基本达标。

【城市安全】

最亮数据——到2025年,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记者解读——群众饮用水更加安全放心。

其他内容——为构建完善可靠的城市安全基础体系,成都将实现中心城区双水源供水保障,构建全域覆盖、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体系。未来十年将重点建设李家岩水库,建设全域覆盖的应急避难场所、救灾物资集散地等场所及设施,全面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市80%乡镇(街道)建成省级安全社区。

【城市更新及风貌特色塑造】

最亮数据——到2025年,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黑化率达到100%。

记者解读——城市道路将越来越靓,不再有“补丁道路”。

其他内容——按照城市修补理念,成都将着力改善城市形象,强化城市设计,完善建筑形态,塑造有鲜明成都特色的城市风貌,规划建设城市特色街区和建设天府古镇体系,分片区推进旧城更新,完善旧城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基本完成老旧院落改造,重点建成1000个天府林盘保护示范点。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成都将建设国内一流、两化融合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形成智能驱动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体系,集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本报记者 袁弘

原标题:成都发布城建攻坚2025规划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