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档案馆推出《丝竹绕蓉城》档案图集选

2016-03-31 14:14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马兰

李月秋登记书

四川在线消息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的一首《赠花卿》,生动描绘了唐代成都戏曲的昌盛。千余年后的民国,成都戏曲又是何等景象呢?近日,成都市档案馆根据馆藏的上万份民国戏曲档案,推出了《丝竹绕蓉城》档案图集选。91份泛黄的档案,折射出近百年前的成都,戏曲百花齐放、名家荟集的盛况。

但是,这本档案图集最难得之处,是更多将视角对准了民国戏曲艺人的艰难生存际遇,以及戏曲演出管理制度变迁折射的时代进步。

丝管声声,有悲鸣,也有喜乐。

邹忠鑫金钱板登记书

曲艺名家荟集蓉城

在老成都人的记忆中,儿时的乐趣之一,便是跟在长辈身后串茶馆。在这里可以看川剧、听评书,喝茶。李月秋、康芷林、阳友鹤、邹忠新等戏曲大师的名气和风采,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成都市档案馆丰富的馆藏档案佐证了这一盛况。“这些档案不光有清末及民国时期剧院、艺人、剧本的翔实记载,还有大量反映戏曲管理、演出的资料。”《丝竹绕蓉城》编辑姬勇说。

一份份泛黄的档案,重新拼出鲜活的历史。

姬勇说,清末成都还没有正规的戏院之前,戏曲艺人大多都是带着乐器走街串巷,在茶馆或直接街头卖艺。1906年,成都人吴碧澄在现在的忠烈祠北街修建了可园,成为近代成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戏院;1908年,位于华兴街的悦来茶园建成,成为川剧的著名“窝子”;1935年,三益公戏院在春熙路开门营业,配套开设了茶园、浴室、中西餐室;而位于今日春熙路孙中山铜像背后的春熙大舞台,1929年建成后,则是成都当年最豪华、最高档的大戏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京剧班子来此演出……再加上万春、蜀舞台、锦新等剧场,民国时成都的专业剧场有近10家之多。

这些相继建成的剧场,都有能压得住台面的名角。当年这些“明星大腕”在哪里驻场,被他们的《公共娱乐场所艺员申请登记书》等档案真实记录了下来。

档案显示:川剧名丑周企何曾驻悦来茶园演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曾长期在三益公驻场,他的经典剧目是川剧《白蛇传》,这位潇洒的男演员,剧中扮演的角色是白娘子。“竹琴圣手”贾树三坐堂演出之地位于今东城根街街口的锦春茶社;相书大师曾炳昆长期在提督街的知音书场表演;著名清音表演艺术家李月秋,则曾在以扬琴清唱和讲评书闻名的芙蓉茶社、柳江茶社长期驻唱。

“当年扬琴李德才、清音李月秋、相书曾炳昆、大鼓盖兰芳、相声娄外娄等大师名声在外,甚至吸引了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慕名来蓉为艺人们录制唱片。”姬勇说。

原标题:翻开泛黄档案 聆听百年前“锦城丝管”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