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四川肉牛养殖:巨大市场下的生存困境(2)

2016-04-07 11:48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商正在批发牛肉。(记者陈曦 摄)

位于双流县白家镇的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据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四川最大的牛肉批发市场,主要做一级批发,兼做零售。这里的牛肉分割区占地1200平米,有45户商家、60个摊位。每天凌晨1点开始,各地来的大货车就会在这里进进出出,二级批发商批发牛肉后,再拉回去批发给经销商。凌晨4点前,批发基本结束,然后就是零售。

3月29日上午10时许,该市场牛肉分割区内,三三两两的市民正在买肉。记者逛至B区28号摊位前,问摊主张女士今天生意咋样。她说才卖出4头,“这是淡季,旺季起码8头了”。

该市场肉类经营部副经理王林告诉记者,这里的牛肉批发至少辐射整个大成都地区。现在是牛肉销售淡季,每天销售额约为30吨,旺季可达60吨。肉价根据不同部位而有较大差别,贵的每斤37元,便宜的每斤27元,剩余边角料则更便宜。2014年,该市场售出牛肉9197吨,销售额46375万元;2015年为8938吨,销售额44072万元。

王林说:“结合国内经济形势来看,牛肉市场表现算是非常优秀的,可见人们对牛肉的需求还是十分稳定。”

上升需求VS惨淡经营问题出在哪儿?

四川德阳广汉市小汉镇,某肉牛养殖场内景。(记者陈曦 摄)

一边是牛肉市场稳定并且不断上升的需求,一边却是肉牛饲养的惨淡经营,问题出在哪儿?

“以前养牛是为了耕田拉磨,后来是为了产奶,再后来才是吃肉。肉牛养殖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对这个行业,不仅国家缺乏较为完整的监管措施,在一定区域内也缺乏必要的行业监测体系。”罗德勇表示,由于肉牛饲养周期长,加之信息不对称,购买牛犊时根本不知道出栏的时候会有多少肉牛进入市场,一旦出栏头数偏多,能卖到什么价位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就是肉牛养殖最无奈的地方。市场上同时出栏的牛多了,你不卖人家要卖,屠宰场到哪儿都能买到牛,为啥非要买你的?而牛养到该出栏的时候,就达到了它的最大体重,之后随便怎么喂、喂多久都不会再长了。”罗德勇说,“牛是‘张口货’(行话,指的是随时都要吃饲料的牲畜),不仅吃得多,还要吃玉米粉、麦麸等精料,否则不仅不长肉还要掉膘。每天的饲养成本大约为30元,喂一天就亏一天,该出栏的时候你说卖不卖?”

造成肉牛养殖户目前困境的原因,付建勇认为主要有7个方面:一是母牛繁殖周期长,一头母牛一年半才能生一头小牛,因此牛犊价格较高;二是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低,单位饲养成本高,省际国际竞争力不足;三是饲料成本太高,各地秸秆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四是卫生防疫欠佳,病死率高;五是前期包括用地、圈舍建设、道路水电、粪便排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压力大;六是流动资金不足,缺乏信贷支撑;七是行业监测体系不健全,对市场缺乏预判。

此外,四川省畜牧总站畜牧技术推广科科长李强认为,近几年境外牛肉和走私牛肉的大量进入,也对本地肉牛养殖造成冲击。

秸秆饲料化程度低“秸秆换肉奶”推广难

图为等待装车的秸秆青贮饲料成品包。(记者陈曦 摄)

记者采访得知,除了购买牛犊,肉牛养殖最大的成本支出便是饲料。

据了解,大部分农作物的秸秆如玉米秆、稻草、红薯藤等是牛羊喜欢的食物,也利于牛羊壮体长膘。四川正是这些农作物的主产区,《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提出了“以草换肉”和“秸秆换肉奶”工程。

那么,四川的秸秆饲料化情况如何呢?

“现在肉牛饲养主要还是靠酒糟和玉米粉,偶尔买点青贮饲料。”在德阳广汉市小汉镇一家肉牛养殖场,负责人刘明权说:“秸秆固然很好,但庄稼不成片,收集运输都很困难。收割季节,正是农忙的时候,现在农村劳动力本来就缺乏,农民自己都忙不过来,你出每吨120元的价格都没人愿意给你送秸秆来。如果价格再开高点,养殖户又承受不了。”

对牛羊养殖户而言,秸秆是个宝,可对环保部门来说,秸秆却是个负担。四川省环保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赵乐晨告诉记者,为了秸秆禁烧,四川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成都为例,每年收割季节,该市各级政府都安排有专人24小时值班,秸秆禁烧工作做得好不好,将直接和目标考核挂钩。

四川每年在秸秆禁烧上投入究竟有多大?

省发改委环资处陈敬一称,秸秆禁烧的投入大致分为两块:一块是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投入,一块是工作经费。综合利用是地方财政在投入,各地数据不一样。至于工作经费,省发改委尚没有这方面的统计。

省环保厅大气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叶扬也表示,他们没有关于秸秆禁烧投入的确切数字。但他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数据——2013年,广汉市(县级市)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投入达2500万元。

省农业厅饲料处副处长李宗明说,四川每年产生可饲料化秸秆达3000多万吨,但只有25%用于了饲料。《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秸秆换肉奶”工程至今没有立项。多年来,四川一直依托国家秸秆养畜项目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全省的牛羊发展仍不相适应。

三台县农业局局长陈文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三台是个农业大县,年产秸秆达12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都可作为饲料,但饲化率却很低。因三台是浅丘地区,田地分散错落,秸秆收集运输成本很高,养殖户开不起价,农民就不愿意收集。而该县每年在秸秆禁烧方面的投入却很大。如果政府能加大对秸秆饲化的补贴,农民乐意把秸秆变成钱,自然就不会烧了。

如何走出困境?官员: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国家发改委2013年9月24日印发的《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四川列为重点支持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的西部8省区之一。《四川省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要将四川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牛羊肉生产基地,规划到2020年四川牛羊肉省内自给自足率达97.85%。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禀赋的差异,四川的肉牛养殖行业一开始就处于市场竞争的弱势一方,如果仅靠市场配置资源,靠市场调节供需平衡,很难实现这一目标。

省农业厅畜牧处副处长付建勇告诉记者,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利润低是肉牛养殖的共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对本国的畜牧业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欧盟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中,40%以上都来自政府扶持。

在扶持肉牛养殖方面,付建勇认为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加大对基础母牛扩繁增量的补贴力度,解决牛犊不足这一生产瓶颈。

其次,要加大对肉牛养殖的现代化、规模化补贴力度,在用地、圈舍建设、道路水电、粪便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补贴,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良品种,提高省际国际竞争力。

再次,大力推广种养循环,不能一味夸大畜牧养殖的污染而控制畜牧业发展。种植和养殖是一对兄弟,关键看怎么利用和引导。

最后,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牛每天都要吃饲料,资金断链对养殖户来说是致命的。养殖户最大的资产就是圈舍和活体牛,目前这两者都未被银行列入可抵押资产系列。建议探索养殖业融资模式,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陈曦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四川肉牛养殖困境,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表示,省农业厅正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养殖行业的降本增效措施。建议农业、财政等部门认真研究我国目前养殖业面临的问题,适当调整规模化养殖补贴政策。

罗德勇则认为,政府还应牵头健全行业组织,形成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对牛肉供求、价格、销量等市场信息进行监测预警,引导各地和企业搞好产销衔接,避免养殖户盲目生产。同时,大力打击牛肉走私,并加大在卫生防疫方面的投入,降低病死率。

省农业厅饲料处副处长李宗明针对“秸秆换肉奶”工程提出3个建议:建议省发改委给予立项并纳入“十三五”规划;建议省财政厅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省级“秸秆换肉奶”工程示范县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牛羊大县“秸秆换肉奶”工程全覆盖;建议制定秸秆饲化的政策措施,在秸秆收贮、加工、运输等方面给予支持。

位于三台县刘营镇的绵阳市隆豪农业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秸秆青贮的企业。老板吴勇告诉记者,每年收割季节,公司就会以100元至150元/吨的价格收购秸秆,进行粉碎、窖贮、包装,再卖给养殖户。因嫌价格便宜,农户都不太愿意送秸秆来,而企业利润也非常薄,每吨挣不到100元。

“每年收割季节,为了秸秆禁烧,政府花了不少钱。如果能把那些钱补贴一点给农民,秸秆能卖个好价钱,他们怎么舍得烧嘛。这样,农民得了实惠,我们降低了成本,养殖户也减轻了负担。秸秆变成饲料,养肥了牛,牛粪再还田,田里再长庄稼,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环,多好啊!”吴勇说完,看着记者,眼中满是期待。

(记者陈曦)

原标题:四川肉牛养殖:巨大市场下的生存困境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