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教授夫妻癌症研究论文登上《自然》杂志

2016-04-08 07:3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粱巍   责任编辑: 马兰

陈崇、刘玉夫妇在四川大学的实验室里。

3月2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玉教授和陈崇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阐述了染色体缺失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为攻克很多有类似特点的“凶猛”癌症提供了治疗方向。能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绝对是学术大腕,更让人钦佩的是,文章的第一共同作者刘玉和陈崇还是夫妻。

2014年年底,本已受聘美国俄亥俄州一家著名的肿瘤研究中心教授职位的陈崇博士,毅然回国,他的理由看似很简单:“爸爸希望我离家近一点。”这对夫妇有三个孩子,他们在美国的时候,不仅要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还独自抚养孩子,以至于他们的时间是按照分钟精确计算的。

夫妇挨桌而坐研究同一课题

走进刘玉和陈崇工作的实验室,桌子上密密麻麻的仪器,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刘玉夫妇两人的办公桌挨在一起,真是朝夕相处的典范。

刘玉和陈崇很健谈,为了让记者明白他们的科研成果,陈崇拿起笔在黑板上做讲解。他说:“如果你没有听明白,只能说明我讲得不好。”

刘玉和陈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是介绍染色体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刘玉打了一个比喻,正常人本身是一架天平,当一部分染色体丢失了之后,天平失衡,细胞便不受控制地生长,因此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据他们介绍,100多年前,德国的科学家就观察到了肿瘤细胞中被改变的染色体,提出了这种改变可能是肿瘤形成的驱动力。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很多科学家一直认为染色体缺失是因为其中某一个基因改变而导致的。刘玉和陈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不仅阐明了染色体缺失在肿瘤中的作用,而且可以进一步针对染色体缺失的肿瘤寻找标靶攻克,这样将对癌症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收到用稿通知两人喜极而泣

2014年,刘玉开始向《自然》杂志投稿。很快,杂志主办方回复邮件,对这篇论文表示了足够的兴趣,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这份邮件如同给刘玉陈崇夫妇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他们开始反复打磨论文。经过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交流和修改,今年1月21日凌晨,来自英国的一封邮件让陈崇夫妇欣喜若狂,《自然》接受了他们的论文,将于3月24日正式发表。尽管在反复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基本确定论文会被使用,但是收到邮件的那一瞬间,两人还是喜极而泣,这是对他们五年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

论文发表之后,业内很快沸腾,大家纷纷向夫妇两人发来祝贺短信。要知道,能够在《自然》上刊发论文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其含金量之高在科学领域内众人皆知。

爸爸的一句话促成他们回国

陈崇是巴中人,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毕业后不久他到美国著名的密歇根大学、冷泉港实验室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学习和工作。

2014年年底,刘玉和陈崇相继回到国内,陈崇以国家“千人计划”的身份加盟四川大学,进入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刘玉也一同加盟该实验室。据他们透露,当初学校给了他们接近1000万元的科研经费,为他们下一步研究癌症提供了启动经费。

说起两人选择回国发展,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2014年,当他们选择回国时,陈崇拿到了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的教授职位。凯斯西储大学是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学校给出的待遇很高,足够他们在当地买一套带花园的大洋房。陈崇给在巴中的爸爸打电话说了这件事情,爸爸当时的回答是“还是离家近一点好”,这个理由成为触动陈崇回国的重要原因。

然而,当陈崇提出回国的想法时,两个年龄稍大的孩子不太愿意,他们已经习惯了在美国的生活,刘玉也担忧孩子们能否适应国内的学习。为了打消家人的念头,陈崇还专程回国做了考察。

|学者夫妻的生活|

每天时间精确到分钟看孩子搞科研两不误

作为女性,刘玉完成了太多其他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首先,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他们的孩子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刘玉每次都是工作到生产的当天才进医院,在家里休息两个多星期就回到实验室。她从没体会过“坐月子”的滋味。

夫妻俩在美国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做研究的同时独立照顾三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刚刚9个月就被送进了托儿所。为了保证彼此有充分的科研时间,两人以分钟为单位安排时间。陈崇负责孩子的早餐和送他们上学,刘玉则是早上5点起床,6点之前赶到实验室。每天下午5点,刘玉从实验室赶到学校接孩子们回家,陈崇则往往工作到晚上9点多。

周末时间,他们两人也是错峰工作,有一个人负责陪伴孩子。尽管这样,他们依然没有觉得辛苦,每周末的晚上是一家人固定的聚会日,最受全家欢迎的节目就是“中国好声音”。

刘玉说话声音轻轻的,但她在实验室里绝对是“女汉子”。她说这么多年她至少解剖了五六千只老鼠,做完解剖,并不会影响她下班后美餐一顿的食欲。夫妻俩出国以前,几乎不下厨,但是现在,两人都能做一桌好菜……

刘玉和陈崇很恩爱,刘玉口中的“崇”是一个有担当的人。2001年,刘玉先到美国学习,两人相隔万里,当时的联系基本靠电话。每天刘玉睡觉之前,陈崇会雷打不动地打来电话,“简直跟闹铃一样准时”。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吴柳峰摄影张磊

原标题:三个孩子的教授夫妻癌症研究论文登上《自然》杂志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