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
谁来解开龙华大佛的身世之谜
为解开龙华大佛身世之谜,成都商报记者致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高院长称不清楚龙华大佛情况,建议记者向宜宾市文物管理部门了解。负责文物工作的宜宾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邹鸣琴向记者证实,龙华大佛确实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测凿刻于明代,但至今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
宜宾市文物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龙华八仙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全称是“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也就是说八仙山大佛与旁边的石刻是文物的整体。在2013年版的宜宾市博物院出版的《酒都文物》仅记载:“摩崖造像位于整体西南一崖壁上,为一尊深浮雕佛教接引佛立像,袈裟螺髻,通高30余米。”
随后,记者查询了2005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出版发行的《四川文物志》,当中记载称:“据丹霞洞三清殿石阙额上题记,殿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创建。”对大佛的描述,则只有一句“传为光绪时徐洪均捐资造作。”对于这个“传”字所表达的推测,陈长春认为待考。“石刻楹联显示大佛造像早于丹霞洞,既然丹霞洞是1841年前凿刻,而光绪是1871年后才即位的,大佛怎么可能造于光绪年间呢?”
另有一个疑问:龙华大佛年代未明,为何能成为文保单位?成都市文保处严处长告诉记者,文献资料的缺失并不影响它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文物认定主要考虑它本身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而不是其是否有文献记载。“不同朝代的石刻造像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文物专家可以通过佛像的造型风格去认定它的凿刻年代。”严处长说,当然文物有文献记载更好,可以进一步佐证文物的价值。
屏山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当地政府考虑对龙华古镇和八仙山进行旅游开发,因担心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对大佛有所影响,政府决定加大对大佛的保护,“但保护的前提是要对文物有充分了解”,屏山县政府希望面向社会搜集更多关于龙华大佛的研究资料,同时更希望能有相关专家彻底揭开大佛身世之谜。
成都商报记者 罗敏 摄影报道
原标题:宜宾龙华大佛偏居川南深山 公开寻高人解答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