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揭秘高山古城遗址如何被发现:小地名暴露位置

2016-04-19 07:09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储水陶器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古蜀先民显然有着这样的豪情。4000多年前,高山古城摆起了宴席,古蜀人在这里大口吃肉;4000多年后,这些吃剩的骨头在灰坑里被考古专家清理了出来。

随着成都市大邑县高山古城遗址发掘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证明,这个面积约34.4万平方米的古城中,曾住着一群古蜀先民,然而,能够准确找到这群先民的坐标,竟是“古城埂”这个小地名,至今保留的城墙遗址,将这个平面形状如同梯形一样的城市挖了出来。

古城埂让人突发奇想 暗藏古蜀国线索

4月,成都大邑县三岔镇赵庵村的古城埂,辽阔的麦田阡陌交通,僻静的村子在这个春季热闹了起来。“周围10多公里的人都跑到附近来看稀奇。”住在附近的70多岁的居民说,古城埂是这里的一个小地名,上一辈就开始这么叫了。就是这个小地名,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2003年,为了配合成温邛高速的修建,考古专家展开了田野调查,“当时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意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介绍,果不其然,这个名字隐藏了一个秘密。

在一块油菜田边,一处两米高的夯土城墙遗址让考古专家欣喜不已,在城墙的泥土中,一些早于宝墩遗址的陶片被清理出来。“这里是城墙的东南角。”昨日,考古现场负责人刘祥宇告诉记者,通过东城墙的解剖,初步确认该城墙修筑时代属于宝墩时期,在东、南墙外还有10米宽的壕沟。

2015年,在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的批准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古城遗址中部进行发掘,不过,中部的发掘并没有找到古蜀人的生活区,而是当时的一个墓葬区。

城中繁华地段 为何城里人不愿住?

刘祥宇透露,在高山古城遗址前期勘探时,工作人员发现古城中心位置一带堆积较好,于是由此入手开始发掘。然而,考古发掘结束最终证明,这里并不是一个“豪华商业圈”,反而是一个墓葬区,89座墓葬和一些灰坑被清理了出来。“可能跟这里地势低洼有关系。”刘祥宇解释,城中心的墓葬区比周围要低两三米,而距今46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降雨丰沛,河流密布,地势低洼处容易积水。这就不难解释,这里在当时肯定不适合人们居住。

挖掘居住区,也成了下一步发掘中的重点工作。考古专家表示,在灰坑中,已经发现了一个长方体的木构件,20多厘米长、8厘米厚,考古专家表示,这极有可能是建筑物的残件,说明居住区就在不远处。

和现代人差不多高 几批人来到这里?

古代蜀人有多高?在遗址现场,一处长方形的坑中,一处成年人的遗骸保存完好,长度约1.68米。据考古专家介绍,在发现的遗骸中,成年人的遗骸长度一般在1.65米~1.7米。“不过埋葬有很多外力作用,很难精确讲出当时的人平均身高是多少”。

“当时应该有几批人来到这里,共同建造了这座城池。”目前,从这些遗骸的头盖骨来看,一部分和现在的成都人骨头相差不离,一部分还是古代甘青(甘肃、青海)人种,不过,最终还是要通过体质人类学的相关技术进行判断,这些人骨还可能复原,到时候就能看到古代蜀人长什么样子,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这也可以解决三星堆到底是什么人的问题。

刘祥宇认为,目前看来不是欧罗巴人种,应该还是蒙古人种。“三星堆没有这样的遗骸。”刘祥宇透露,其他遗址也没有这样完整的遗骸,这主要是当地的墓葬用膏泥填充,这种泥土防水而且密封性好,所以遗骸保存了下来。

奢侈品果盘 打烂了连起来继续用

从4600年前到4200年前这段时间,古蜀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虽然这个城池不及宝墩大,堆积物却更加丰富,一些陶器等级甚至更高,而可复原的陶器就多达百件。在灰坑中,一个圆盘下面接一个高脚的盘子,考古专家推测这在当时应该就是盛放果盘的器物。圆盘只保留了一半,另一半不知所踪,考古专家在留存一半的盘子上意外发现了两个小孔。“这是当时的修复工艺”。

由于这样的盘子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所以这是当时的奢侈品,打烂后,古蜀人舍不得扔,穿个孔又继续使用。在灰坑中,打磨光滑的石器至今还有光泽,考古专家表示,这些都是河中找的鹅卵石,经过打磨来制作成石斧、石锛等器具。下一步,考古发掘工作将继续深入,进一步解码古蜀人的迷踪。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周昀 摄影报道

原标题:古蜀城邦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