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重建办副主任黄剑东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1日讯 3年前的4月20日,一场地震突袭雅安。3年后,再次踏足这片曾满是废墟的土地,一座座新村已拔地而起。芦山、宝兴、天全、荥经……散布着雅安从无到有的大片产业基地、从拥堵到畅通的交通业态、从损毁中重建的医院校园,在四川新闻网记者的记录中,30位群众的笑脸掩映其间,透露着雅安人践行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子之后,难以掩饰的幸福和喜悦。
重建所带来的盎然生机,让3年后的雅安焕然一新。
“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这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给予四川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及时出台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确定了纳入总规的项目为2160个,规划总投资713亿元(不含国外优惠贷款项目),为灾后恢复重建指明了方向。
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了 “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雅安市委、市政府紧紧扭住重建中心,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重建”的“三个坚持”要求,牢牢把握民生优先、科学重建主线,严格执行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从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到重建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及17个工作推进小组,一个市、县、乡融会贯通的三级网格化责任管理推进体系将重建任务精确到每一天,倒逼推进重建项目实施;千名干部身负重任,深入重建一线,坚守住了安全、质量、稳定、廉洁、厉行节约和舆论引导的 “六位一体”工作底线……
正是在这一自上而下的重建任务及责任分解下,雅安在践行“新路子”的道路上走得坚实有力,新村、新城、新业、新貌,既走出了70岁还天天泡在工地上、带领群众重建家园的自建委主任晋照祥,也走出了60岁还在产业新路上、带领汉白玉产业转型的领头人龙俊义,更让人乐于看到的是,在这些普通群众的笑脸中体现出的雅安重建的新形象——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丽幸福新家园。
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雅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重建办副主任黄剑东,老百姓的新家建得怎么样了?雅安的道路是否已村村畅达?新产业的落户布局是否完成?群众在家门口的工作是否落实?……就记者提出的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系列问题,黄剑东一一作出回答。
截至2016年4月15日,雅安全市累计完工项目2069个、完成投资683.6亿元,重建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5%。
四川新闻网记者: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以来,雅安市紧紧扭住重建中心,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重建”的“三个坚持”要求,牢牢把握民生优先、科学重建主线,严格执行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请你介绍一下雅安地震三周年灾后重建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总体进度。截至目前,地震灾区的城乡住房重建的进展情况如何?灾区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重建是否已达到预期目标?
黄剑东: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扭住重建中心,牢牢把握民生优先、科学重建主线,严格执行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截至2016年4月15日,全市纳入总规2160个项目(不含国外优惠贷款项目)累计完工2069个,累计完成投资683.6亿元,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均超过95%。
城乡住房建设全面完成。8个项目已全面完成,完成投资248.98亿元。
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重建快速推进。94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完工83个、完工率88.3%,累计完成投资64.6亿元、投资完成率86.8%。116个城镇体系建设项目完工99个、完工率85.3%,累计完成投资89.2亿元、投资完成率94.7%。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是我们重建开始就坚持的,还有廉洁、稳定、厉行节约、舆论引导,共六个方面“六位一体”,是我们灾后重建的底线和前提条件。灾后重建以来,灾区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恶性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杜绝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底线目标,督促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我们实施了倒查问责制度,正是因为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灾后恢复重建才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我们把抗震避险作为刚性要求,对重建项目进行风险评判和管控,要求采用专家队伍、专业机构进行规划施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开展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督促指导企业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实行“零容忍”,跟踪治理整改到位。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防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并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拓展重建区的地质环境容量,为重建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抗震设防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农村居民住房实行强制性抗震设防标准。我们及时出台并落实了《加强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灾后农房重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等,对农房选址进行安全性评估,成立住房质量安全技术服务巡查小组,对主要建材质量进行全程监管,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切实把好责任关、选址关、技术关、检查关。同时,严格执行重建农房竣工验收具体办法,构建业主、监理、自建委等多方主体联合验收机制,确保分散自建农房质量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在这一问题上,我们采取了强制性标准,就算是单家独户建的住房,也必须按这个来执行。
认真执行《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严格落实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等五方质量责任主体责任,全程留痕、过程可溯。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重建抗震设防标准执行、施工现场管理等情况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检查,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基层群众参与度高,这种全过程把关比巡查、抽查更加细致,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确保重建工程质量。
四川新闻网记者:按照你的理解,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雅安是如何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的?
黄剑东:首先把民生摆在前面,在重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民愿、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尽可能地参与到决策的每一个环节。从重建方式到重建选址、户型设计,从工程监理到土地流转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科学民主决策,保证群众意愿得到最大限度地尊重,有效避免和化解了重建中的许多矛盾,努力激发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几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问题,2014年春节前,625户特困户不花一分钱,迁入了新居,房内家具、电器齐全,全部由政府“埋单”,贫困户们实现了拎包入住。
同时,全市4482户困难群众在2014年4月20日前,通过政府帮扶的方式,也搬进了新居。此外,全市农房重建在2014年底全面完工,城房重建在2015年底全面完工,都快于重建整体进度。学校、医院等涉及老百姓个人生活的、涉及公共服务的项目,也都快于重建平均进度。
重建资金、土地等要素都优先保障民生设施,这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根据第三方——纪委监察系统所做的灾后重建项目的群众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在95%以上,老百姓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口碑。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和科学重建。重建工作由四川省委、省政府负总责,大类之内的项目调整市县就可以确定,这使重建更加科学、高效。重建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可能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优化项目,包括保障、用地。比如地质灾害评估过不了,就必须调整选址。还有些项目本希望做得更高一些,但后期评估论证有所浪费,也都得到了及时调整。
在规划阶段,根据不同区域的文态、业态、形态、生态、资源禀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科学进行重建分区,合理规划项目和功能布局,突出功能和效果的互补,避免同质化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总规开展重建,同时,根据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及时调整、调减、增加相关重建项目,确保了重建效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截至2016年4月15日,雅安204个产业重建项目完工185个, 累计完成投资76.6亿元。
原标题:黄剑东:老百姓满意的灾后重建是政府最大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