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成都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出炉。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面复苏格局尚未形成的背景下,成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经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当前,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一样,正行进在一个重要关口。“闯关”,是成都当前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在此之下,“五个突破”重大而迫切。即在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社会治理上实现新突破。成都集中发力、深度用力,在各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
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
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进入2.0时代
以改革的“减法”,换来创新创业的“乘法”。4月15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正式进入2.0时代,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成都接下来还将出台成果转化“新十条”,支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此外,成都还与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共同设立“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引进基金”,在全球吸引高端人才。
80后小伙夏拓的公司,是四川省诞生的首个“一元注册”公司。从2015年3月1日开始,成都市高新工商局全面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每日接到公司核名申请数量比原来增加了2到3倍。实收资本注册登记手续得到简化,申请人省去了到银行开验资证明、把货币资金存入银行专用账户、从会计事务所获得验资报告等步骤,注册资本也从以前的最低3万元,降低到了1元钱。
从几十万元资金支持、免租办公室,到上市前帮助企业引荐券商和中介机构、解决各种困难,成都的人才引进计划被许多创客评论为“高效、实在”。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成都的创业创新品牌“菁蓉汇”已日趋成熟,系列活动已举办100余场,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1200余场,促进了近300家创投机构与6200余家企业及团队实现对接,参演项目获得意向投资超过100亿元。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3大工业板块营收到2025年占全市的50%
4月22日,高新区西部园区,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生产线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在繁忙地作业,几台大型塔吊忙碌地工作,等到两年后一期、二期项目投产,全面达产的京东方项目将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有效填补国内量产技术空白。
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今年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支撑、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撑,三管齐下着重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上发力。成都构建的“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形成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到2025年,3大工业板块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50%左右,未来将承担起全市80%以上的工业发展目标。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成都在去产能优结构、促改革降成本、增强供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成都市已全面退出采煤和烟花爆竹行业,关停攀成钢、川化等钢铁、轻工、化纤、建材砖、铅酸蓄电池、造纸、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同时,成都着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产业供给结构也不断优化。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韩国最大风投入驻中韩产业园设5亿“双创”基金
4月19日,中韩产业园对外宣布确定选址,落户成都菁蓉国际广场。当天韩国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KIP正式入驻中韩产业园。KIP将与成都高新区合资设立5亿元人民币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并优先投资四川省内数字娱乐及游戏、互联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消费升级应用等领域的项目。
今年,成都还将完成中韩、中德、中法3个中外合作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打造成为模式创新、契合国际规则、全面对接国际环境、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合作平台。
今年,成都将实施双流国际机场优化提能改造;启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及场外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成兰铁路、西成客专、成贵铁路、成昆铁路、川藏铁路等在建项目的推进速度;全面提升蓉欧快铁开行数量和质量,推进中亚班列稳定开行,2016年全年开行蓉欧快铁往返班列365列以上,开行中亚班列50列以上;加快成都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申报建设适合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指定口岸,完善国际铁路港、空港口岸功能。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域成都将建32条地铁总里程超1900公里
自今年2月提出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以来,成都市规划局总体规划处团队几乎又一次把成都全域跑了个“底朝天”。此次修编,完成了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全域成都未来将有32条地铁,总里程超过1900公里。
“随着各线网的逐步建成和加密,中心城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的线网密度将达到1公里/平方公里,达到东京、纽约等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成都市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随着这个规划的修编,服务城市规划区到市域满覆盖的转变,线网结构从单中心线网结构到“双核”相对独立成网的结构转变,从中低水平线网密度到较高水平线网密度的转变。
除了市域范围内的交通体系,成都还在构建对外大交通网络。依托成渝西昆贵“菱形经济圈”,构建高铁、快铁系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目前已规划新增3条高铁出川通道,实现全国主要城市8小时可达、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可达、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时可达。
社会治理实现“大数据微治理”
全国首创食品溯源网络平台
4月25日,在成都美年广场“家常菜”餐馆就餐的王先生,用手机扫了一下餐馆门口的二维码,手机就显示出该餐馆采购的蔬菜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商家名称、地址、下单时间及收货时间,以及蔬菜的“体检报告”——农残检测报告等,此外还有配送公司的车牌号与配送人。
这个“平台”,就是“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是成都在全国首创的全新监管模式,实现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据市食药监局综合协调处介绍,由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的溯源平台,不同于普通农产品交易,具备在线下单、在线支付过程监控、农药检测、问题发现、在线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系统功能,使食品安全风险降低80%以上。下一步,成都市还将制定出台全市食品溯源管理办法,逐步实现食品溯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覆盖。
在社会治理方面,成都以推动“大联动、微治理”全域覆盖为重点,力争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除了食品安全,成都在群众关注的安全生产方面也在探索新突破。比如,将重点针对“三无”小区15年以上老旧电梯开展安全评估和隐患整改工作,加强在用电梯、桥式起重机安全监督检查。今年全市将建成安全社区30个,并加强社区安全体验中心、安全文化广场、安全体验馆等建设,提高群众的风险辨识、安全防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
原标题: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