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杂志社、扬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扬州举行。现场公布了5位获奖者,其中包括来自四川的作家阿来、蒋蓝。另外3名获奖者分别是王鼎钧、周晓枫、扬之水。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复旦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张新颖,著名诗人车前子等人,现场宣读了评委会颁奖词。朱自清的孙子、文化学者朱小涛朗诵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匆匆》(节选)。
阿来散文“连接过往与当下”
领奖感言称曾受朱自清散文启发
在颁奖典礼上,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张新颖宣读了对阿来的颁奖词:“阿来一直以藏族边地为写作舞台,致力于打通自然与人文的障壁。他笔下的藏地文化深邃神秘,却并不虚无缥缈,他从来不是简单的史料记录,而是低下身躯活跃在现实的每一处缝隙。他散文中的世界古老而鲜活,既朴拙又灵动,他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逝去的过往以及正在发生的当下。”
作为一名实力作家,阿来与文学奖的缘分不浅。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地》获得茅盾文学奖;长篇非虚构《瞻对》获人民文学奖。此次获得“朱自清散文奖”,阿来在现场领奖发言时也谈到了自己的获奖感受,“朱自清散文奖让我想起来我中学时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时的情景,它对我与我父亲的相处很有启发;后来我在中学教书时,教学生《春》,当我带领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汉语的伟大不光体现在内容,连声音都是悦耳动听,在这种声音中,加深了语言的美感,体会背后所蕴藏的深切情感。这就是朱自清的文字给我的一个启发,那时我还没有开始文学创作。”
当下社会,比起小说、诗歌时常会引发大众话题,散文显得相对低调。阿来在获奖后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他的观点,“在我的理解中,散文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可以说,除了小说、诗歌、剧本,所有的文章,都可以当成散文看。不论是古代的书信、墓志铭还是现在的非虚构,甚至发个短信,写得好的都可以叫文章或者散文。而很多人对散文的理解,过于狭隘。总觉得只有那种发表在散文选刊上的才是散文,而日常写个文章,却是漫不经心的、庸俗的。”阿来说,“其实散文的存在,就是提醒我们,对待所有的文字,都要郑重其事。对文字要讲究。散文的精神,就是美文的精神。”
蒋蓝分享特别“渊源”
散步时经常想到朱自清的事迹和文章
获得本届“朱自清散文奖”的还有一位四川作家:蒋蓝。蒋蓝曾获人民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极端动物笔记——动物美学卷》(2015,东方出版社)、《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2015,东方出版社)等著作。蒋蓝的散文随笔风格大气典雅,备受推崇。本届朱自清散文奖给他的颁奖词中提到,“当今诗人涉足散文者众多,但作为诗人蒋蓝的散文,个性鲜明,辨识度高。而且是博物散文、博学散文和博识散文。蒋蓝的散文以其饱满的博识呈现他的识见,在风格上又精工细密,仿佛敦煌壁画般重彩复色。”
获得朱自清散文奖,让蒋蓝感到很欣喜,他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朱自清先生曾于1940年至1946年期间,断断续续在成都住了近2年时间。有趣的是,我现在成都的居所,跟朱自清先生当年在成都住的地方,只有300米距离。我经常散步经过的时候,会想到朱自清的事迹和文章,心里对他充满敬意。这次能得到朱自清文学奖,而且去他老家领奖,这不仅是对我散文写作的高度肯定,我感觉好像也是冥冥中,朱自清先生对我这个后辈的关照。”
蒋蓝说,自己是朱自清的读者,“他的散文明白如话,质朴诚恳,书写真诚。我这么多年坚持非虚构写作,秉承的核心也真是如此。这也是朱自清散文给我的启发。”对于散文的发展,蒋蓝说,“在当下中国,散文拥有着最为广大的读者和作者。因为小说的阅读需要大量的时间,诗歌的阅读又有门槛,只有散文,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在诸多文体中,散文是大有可为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 张杰
原标题:阿来、蒋蓝荣获中国散文界最高奖